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当春天来临》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如“雏菊”“潺潺”等。
-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学习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的写作方法。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 开展诗歌仿写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生命活力和希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 教学难点
- 体会诗歌中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如“雏菊”“云雀”等。
-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生命的力量和希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
-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情境,如展示春天的图片、播放春天的音乐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春天的氛围,理解诗歌意境。
-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分享各自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春天美景的视频,画面中展现了嫩绿的新芽、盛开的花朵、飞舞的蝴蝶、解冻的小溪等春天的景象,同时配上轻柔的鸟鸣声和潺潺的流水声。
-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段美丽的视频,大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 师:是啊,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它就像一位神奇的画家,用五彩斑斓的色彩描绘出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又像一位灵动的音乐家,奏响了一曲曲美妙的乐章,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被春天的魅力所吸引,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的诗篇,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当春天来临》。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圈画出来。
- 教师范读诗歌,读得要富有感情,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完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 师:同学们,老师读完这首诗后,你们有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学生回答)
- 师:那请大家也试着像老师这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同桌之间互相倾听、纠正读音。
- 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字音的准确性、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表达等。
(三)学习字词,理解诗意(10分钟)
出示诗歌中的生字词:雏菊、潺潺、云雀、崭新、草垛、一畦畦。
-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生字词,看看谁能读准字音。(指名认读,其他同学跟读)
-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生字的写法。(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边写边讲解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学生书空)
- 师:我们理解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谁知道“雏菊”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雏菊的图片进行补充说明)“潺潺”形容水流声,那大家想象一下,小溪流水的声音是怎样的?(请学生模仿流水声)“云雀”是一种鸟,它的叫声非常清脆悦耳。“崭新”就是全新的意思。“草垛”就是堆起来的草堆。“一畦畦”形容田地里的农作物排列整齐。
-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学生自己尝试理解诗歌的大意,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说一说自己对诗歌每一句的理解。
-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指名回答诗歌的大意,对于学生理解不准确或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 诗歌大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雏菊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潺潺的小溪解冻了,欢快地流淌着;云雀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欢快地歌唱,迎接春天的到来;田野里的一切都焕然一新,草垛整齐地排列着,一畦畦的农作物充满了生机,春天,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它给大地带来了崭新的面貌,让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四)精读诗歌,体会意境(15分钟)
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 第一句:“当春天来临,雏菊微微颤栗,/低语着:‘我是你的。’”
- 师:同学们,这里诗人把雏菊当作人来写,雏菊“微微颤栗”“低语”,仿佛它真的在和春天对话,大家想一想,雏菊为什么会“微微颤栗”?它在低语些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 师:对,雏菊“微微颤栗”可能是因为它感受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激动,它低语着“我是你的”,表达了它对春天的热爱和归属,就好像它是春天最忠诚的追随者,这句诗通过对雏菊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柔和雏菊对春天的深情。
- 第二句:“潺潺的小溪解冻了,/一路唱着歌流向远方。”
- 师:小溪解冻了,“潺潺”地流淌,还“一路唱着歌”,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 师:没错,把小溪当作人来写,赋予它唱歌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在春天里欢快流淌的情景,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溪一边流淌,一边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它会唱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 师:小溪可能在唱着春天的赞歌,赞美春天让它获得了自由,能够奔腾向前,这句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活力。
- 第三句:“云雀在天上飞,/仿佛整个天空都是它的。”
- 师:云雀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诗人说“仿佛整个天空都是它的”,这体现了云雀怎样的状态?(学生回答)
- 师:对,体现了云雀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它在广阔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享受着春天的美好,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广阔和自由,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云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第四句:“大地焕然一新,/每一个草垛都像一座金色的岛屿,/一畦畦新苗仿佛是银色的湖水。”
-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把草垛比作金色的岛屿,把新苗比作银色的湖水)
- 师:诗人用如此美妙的比喻,描绘出了春天里大地的美丽景象,草垛像金色的岛屿,新苗像银色的湖水,多么形象生动啊!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丰收和希望,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美不美?(学生回答)
- 师:这句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色彩斑斓,更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描绘的春天景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 师: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们觉得诗人笔下的春天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学生回答:充满生机、美丽、充满希望等)
- 师:没错,诗人通过对雏菊、小溪、云雀、大地等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所蕴含的生命活力和希望,那你们从诗歌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等)
- 师:非常好,这首诗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诗人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它激励着我们要珍惜春天,珍惜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刻,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五)朗读背诵,感悟升华(10分钟)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选择一首轻柔舒缓的春天的音乐,如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更加深入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 学生尝试背诵诗歌,先自己背诵,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 指名背诵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对于背诵熟练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在背诵过程中的感悟。
- 师:[同学名字],你在背诵这首诗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学生回答)
- 师:很好,在背诵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又一次深入地体会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中,希望大家都能像这样,用心去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拓展延伸(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的眼中,春天还有哪些独特的景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吗?
- 师:同学们,春天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眼中的春天都有不一样的美,除了诗歌中描写的这些,你们还看到过春天的哪些美景呢?(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
- 师:比如春天里盛开的桃花、杏花,嫩绿的柳树,飞舞的风筝等等,请大家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春天景象,用几句话描绘出来。(学生进行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描绘的春天景象?(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 师:[同学名字]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他眼中美丽的春天,其他同学也写得很不错,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加细心地观察生活,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
(七)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大意、意境、表现手法以及学习收获等。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当春天来临》这首诗歌,我们了解了诗歌的大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意境,学习了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的写作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我们更加深入地体会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大家在这节课中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也有很多收获,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其他描写春天的诗歌或散文,进一步感受春天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 师: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课后希望大家能去找一些其他描写春天的优秀作品来阅读,比如朱自清的《春》,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感受文学的魅力,享受春天带给我们的美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当春天来临》这首诗歌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小组讨论来探究诗歌的内涵,通过拓展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了对诗歌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
标签: #当春天来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