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揠苗助长”的寓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 认识“寓、焦、喘”等 10 个生字,会写“守、丢、焦”等 9 个字。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 借助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的道理。
- 培养学生踏实做事、认真思考的良好品质。
-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体会“揠苗助长”的寓意,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
- 教学难点
-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重点字词、内容和寓意,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
-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 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打一动物。(谜底:鱼)
- 大家真聪明!那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特别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累得精疲力尽,可是,他回到家后却发现,禾苗全都枯死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为什么会好心办坏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一起去找找答案吧!😃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停顿。
-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概括:课文讲了一个人嫌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慢,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事。
- 出示生字“寓、焦、喘、截、算、此、费、望、扭、递”,学生认读。
- 分析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寓”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宀”,下面是“禺”;“焦”是上下结构,上面是“隹”,下面是“灬”。
-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 学习第一自然段
-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理解:种田人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 指导朗读,读出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 学习第二自然段
-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种田人看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的心情怎样?他是怎么做的?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体会:种田人很焦急,他想出了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的办法。
- 出示动画,展示种田人拔禾苗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 指导朗读,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和他想出办法后的得意。
- 学习第三自然段
-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种田人把禾苗拔起来后,结果怎样?
-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理解:禾苗都枯死了。
- 讨论:为什么禾苗会枯死呢?
-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禾苗的生长有它自己的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急于求成,所以禾苗都死了。
- 指导朗读,读出种田人的惊讶和后悔。
- 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总结: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
-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揠苗助长”的事情。
- 学生举例,如:为了让孩子早日成才,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结果孩子压力过大,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让庄稼长得好,过度施肥,导致土壤板结,庄稼减产等。
-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揠苗助长”。
(六)朗读背诵,总结全文(5 分钟)
-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如分角色读、男女赛读等,达到熟读成诵。
-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不仅掌握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还明白了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朗读法、直观演示法和讨论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但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
就是一篇关于《揠苗助长》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问我。😄
标签: #揠苗助长 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寓意,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