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认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元素,如客家土楼、客家服饰、客家传统手工艺等。
-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制作,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如剪纸、粘贴、绘画等技巧。
-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客家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耐心专注的品质。
教学准备
- 材料准备
- 彩色卡纸、皱纹纸、剪刀、胶水、彩笔、安全图钉等手工工具。
- 收集一些客家土楼、客家服饰、客家传统手工艺等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 准备一些与客家元素相关的实物模型,如小型客家土楼模型、客家服饰布偶等,让幼儿直观感受。
- 场地准备:在教室设置一个手工制作区域,摆放好桌椅和工具,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富有创意的手工制作环境。
- 播放一段欢快的客家山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呀?”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引出客家文化的主题。
- 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客家土楼的雄伟外观、独特结构,介绍客家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大型民居建筑,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和家族凝聚力👨👩👧👦。
提问幼儿:“你们看这个像城堡一样的建筑是什么呀?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鼓励幼儿观察图片,大胆猜测和想象。
- 展示客家服饰的精美图片,讲解客家服饰的特点,如色彩鲜艳、图案丰富、款式多样等,介绍客家服饰所蕴含的文化寓意🎨。
拿出客家服饰布偶,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客家服饰的质地和手工细节。
- 介绍客家传统手工艺,如竹编、剪纸、刺绣等,播放相关的制作视频,让幼儿了解这些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和独特魅力🧐。
- 制作客家土楼
- 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小型客家土楼模型,向幼儿展示制作过程。
- 先用彩色卡纸剪出圆形,作为土楼的底盘,然后用皱纹纸卷成圆柱状,粘贴在底盘上,一层一层地搭建出土楼的形状。
-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可以用彩笔在土楼上画出窗户、大门等细节🎨。
- 制作客家服饰娃娃
- 用彩色卡纸剪出娃娃的身体形状,然后用皱纹纸剪出各种颜色的长条,作为娃娃的衣服装饰。
- 引导幼儿用胶水将衣服长条粘贴在娃娃身体上,制作出漂亮的客家服饰娃娃👗。
- 可以让幼儿用彩笔给娃娃画上五官,增添娃娃的可爱神态。
-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手工制作材料。
-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客家元素作品。
-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和胶水,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制作习惯。
-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共同完成手工制作任务🤝。
(五)作品展示与分享(10 分钟)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小组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台上。
- 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制作的作品,说一说自己制作的是什么客家元素,为什么选择这个元素,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发现等🧐。
- 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努力,对幼儿的作品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六)总结与延伸(5 分钟)
-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再次强调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了解客家文化。
- 提出延伸活动建议,如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更多的客家元素资料,制作一本客家文化手工画册;或者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制作更多的客家元素作品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客家元素幼儿手工教案的实施,幼儿对客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手工制作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自主观察、思考和探索,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制作出个性化的作品,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和卫生,提醒幼儿正确使用手工工具,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客家文化的教学内容,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
标签: #客家元素幼儿手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