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小班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乐器,如木鱼、沙锤、手铃。
- 培养幼儿对乐器的兴趣,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独特声音。
- 通过简单的节奏练习,让幼儿初步体验用乐器表现节奏的乐趣,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引导幼儿认识木鱼、沙锤、手铃这三种乐器的外观和名称。
- 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 教学难点
- 帮助幼儿理解不同乐器适合表现不同的节奏特点。
-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节奏练习活动,大胆用乐器表现节奏。
- 木鱼、沙锤、手铃若干,分别放在小篮子里。
- 节奏明快的音乐,如《拉德斯基进行曲》。
- 自制的乐器图谱,上面画有木鱼、沙锤、手铃以及相应的节奏型。
- 教师神秘地拿出一个小篮子,里面放着木鱼,提问:“小朋友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呀?”鼓励幼儿观察并猜测。
- 当幼儿回答后,教师揭晓答案:“这是木鱼,它长得像一条小鱼,我们来听听它的声音吧。”教师用小棒轻轻敲击木鱼,发出清脆的“笃笃”声,引导幼儿倾听并模仿这个声音。
- 依次拿出沙锤和手铃,重复上述过程,向幼儿介绍沙锤:“这是沙锤,里面装着沙子,摇一摇就会发出沙沙的声音。”示范摇沙锤,让幼儿感受“沙沙”声,再介绍手铃:“看,这是手铃,像一串小铃铛,碰一碰就会响。”轻轻晃动几个手铃,发出清脆的“叮叮”声,让幼儿模仿。
-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个装有木鱼、沙锤、手铃的小篮子。
-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看看这些乐器还有什么特别的玩法,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分享,用手铃两两相碰、用沙锤有节奏地摇晃等,教师巡回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 教师出示自制的乐器图谱,图谱上画着简单的节奏型,如:木鱼(X)、沙锤(XX)、手铃(XXX),教师先示范敲击或摇晃出这些节奏,让幼儿跟着一起模仿。
- 进行节奏接龙游戏,教师先敲打出一个节奏型,如“X XX”,请幼儿接着往下敲,看谁能准确地接上,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加快节奏速度。
- 分组进行节奏比赛,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代表木鱼组、沙锤组、手铃组,教师给出一个节奏型,每组幼儿依次用自己组的乐器敲击或摇晃出节奏,比一比哪组节奏最准确、最整齐。
- 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在节奏强烈的地方用沙锤,节奏轻快的地方用手铃,节奏平稳的地方用木鱼。
- 鼓励幼儿大胆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音乐伴奏,可以自由组合乐器,也可以一边演奏一边跟着音乐哼唱,教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与乐器配合的美妙。
- 请幼儿放下手中的乐器,围坐在一起。
- 提问幼儿今天认识了哪些乐器,它们分别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最喜欢用哪种乐器为音乐伴奏,请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鼓励幼儿在今后的音乐活动中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乐器和节奏。
- 在音乐区投放更多种类的乐器,如三角铁、碰铃等,让幼儿继续探索和体验不同乐器的声音和玩法。
-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家里的物品自制简单的乐器,如用空瓶子装豆子做成沙锤,用筷子敲碗做成木鱼等,并一起进行节奏表演。
- 确保乐器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危险,如小棒不要太尖锐,手铃不要有小零件容易脱落等。
- 在幼儿进行节奏练习和游戏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的节奏,鼓励他们用乐器准确地表现节奏,而不是单纯地制造噪音。
- 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乐趣和发展。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游戏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3分钟)
播放欢快的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带领幼儿一起跟随音乐的节奏拍手、点头,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
认识乐器(7分钟)
乐器大发现(5分钟)
节奏游戏(10分钟)
音乐表现(10分钟)
总结与分享(5分钟)
教学延伸
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小班乐器认识教案的实施,希望能让幼儿开启一段奇妙的乐器之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节奏感,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一起用乐器奏响美妙的乐章,让孩子们在音乐的世界里快乐成长吧🎉!
标签: #小班教案认识乐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