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班的语言教学领域,《谁在敲门》是一次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教学实践,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对小班幼儿的语言学习特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与幼儿互动的技巧有了更为深刻的反思和认识。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设定为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并能够通过模仿敲门的声音和动作,提高语言表达和身体协调性,从教学过程和幼儿的反馈来看,大部分目标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幼儿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眼睛紧紧盯着绘本,随着情节的发展时而欢笑,时而好奇地提问,在学说对话环节,许多幼儿能够积极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和声音,如“谁呀?”“我是妈妈。”虽然发音还不够标准,但他们努力尝试的态度让我深感欣慰,在模仿敲门动作方面,幼儿们更是热情高涨,纷纷伸出小手,有节奏地敲门,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角色,这表明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幼儿们在语言理解、表达以及身体动作协调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提升,基本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与方法
选择
《谁在敲门》的故事内容简单易懂,情节富有童趣,以小动物敲门的方式展开,容易引发小班幼儿的好奇心,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选择,使幼儿能够轻松地进入故事情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含义,故事中的对话简短且重复,符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便于他们模仿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故事内容略显单一,如果能够增加一些情节的转折或者更多不同动物的敲门场景,或许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
- 直观教学法:利用绘本进行教学是本次活动的主要方式,绘本色彩鲜艳、画面生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在讲述故事时,我通过展示绘本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小动物的表情、动作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故事的情节发展,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互动游戏法:为了增强幼儿的参与度,我设计了一些互动游戏,如模仿敲门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在模仿敲门游戏中,幼儿们通过模仿不同节奏和声音的敲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和表现力,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事中的关键元素,角色扮演游戏则让幼儿们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学说对话,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这些游戏方法受到了幼儿们的热烈欢迎,他们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 提问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如“小兔子听到敲门声会怎么想呢?”“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说?”通过这些问题,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但在提问时,我发现部分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较大,导致一些幼儿回答不出来,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问题的难易程度,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提问。
幼儿表现与特点
(一)积极参与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了热情,在《谁在敲门》的教学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参与到故事倾听、对话模仿、游戏互动等各个环节中,他们认真倾听故事,努力模仿角色的声音和动作,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积极性,这种积极参与的态度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语言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虽然能够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但在发音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幼儿在说“谁呀?”时,发音不够清晰,将“谁”说成了“shui”的近似音,这是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引导,通过反复示范和练习,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正确的发音。
(三)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讲述故事时,我发现有些幼儿会被教室外的声音吸引,或者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无关的事物上,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方法上尽量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生动的讲述、有趣的游戏等,以不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也注意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时间,避免过长时间的单一活动,确保幼儿能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一)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互动游戏环节幼儿们参与度太高,导致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后面的总结环节略显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提前预设好每个环节的大致时长,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在游戏环节要注意把握好节奏,既要让幼儿充分参与,又不能让时间过长,影响整个教学进度。
(二)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幼儿能够较快地掌握故事内容和对话,而有些幼儿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可以在活动中设置分层教学环节,如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任务或问题,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缺乏家园共育
语言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虽然布置了一些课后小任务,如让幼儿回家给家人讲述故事,但没有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语言学习情况,提供一些在家中可以开展的语言活动建议,如亲子阅读、角色扮演游戏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语言教育,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共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小班《谁在敲门》教学活动的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合理把控教学时间,并加强家园共育,这次教学活动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也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语言学习环境,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语言的世界里快乐成长,开启智慧的大门🎓,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实践,就能为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无穷🌈。
标签: #小班谁在敲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