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情感与兴趣目标
- 引导幼儿感受歌曲《袋鼠妈妈》欢快、活泼的旋律,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音乐中体验快乐🎵。
- 通过故事和游戏,培养幼儿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亲情的温暖🥰。
- 认知与理解目标
- 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知道袋鼠妈妈和小袋鼠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袋鼠独特的育儿方式🦘。
-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和动作,理解歌词中描述的情景,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 技能与能力目标
- 鼓励幼儿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能够准确地唱出“跳一跳,蹦一蹦”等歌词🎤。
-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创编,如跺脚、拍手等,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 教学重点
- 学唱歌曲《袋鼠妈妈》,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清晰、准确地演唱歌词🎶。
- 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母子亲情,让幼儿在演唱过程中体会到袋鼠妈妈和小袋鼠之间的亲密情感🤗。
- 教学难点
- 引导幼儿掌握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如“跳一跳,蹦一蹦”,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的变化🎵。
- 鼓励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大胆地进行身体动作创编,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
- 直观演示法
- 通过播放歌曲视频、展示袋鼠图片和玩具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袋鼠的形象,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 在教幼儿演唱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唱,让幼儿直观地看到演唱的表情、动作和口型,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歌曲🎤。
- 游戏教学法
- 设计“袋鼠妈妈找宝宝”“我是小袋鼠”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的乐趣,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身体协调性👯。
-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游戏动作的创编,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 提问引导法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如“袋鼠妈妈是怎么保护小袋鼠的?”“歌曲里的小袋鼠在做什么?”等,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 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 经验准备
- 幼儿对袋鼠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袋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 幼儿有过简单的音乐学习经验,能够跟着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 物质准备
- 歌曲《袋鼠妈妈》的音乐视频和音频🎶。
- 袋鼠妈妈和小袋鼠的毛绒玩具、图片若干🧸。
- 小鼓、木鱼等简单的打击乐器若干🥁。
- 活动场地布置成袋鼠的家,摆放一些草地、树木等道具🌳。
-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袋鼠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如双脚并拢向前跳、双手放在胸前等,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袋鼠妈妈的家里做客,让我们一起学袋鼠跳过去吧!”
- 播放袋鼠的叫声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袋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袋鼠妈妈是怎么照顾小袋鼠的吗?”“袋鼠是怎么走路的?”等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教师播放歌曲《袋鼠妈妈》的音频,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听歌里唱了什么?”
- 再次播放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教师:“大家跟着音乐的节奏动一动,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
- 教师范唱歌曲,同时展示袋鼠妈妈和小袋鼠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 教师:“现在老师来唱这首歌,你们看看老师手里的图片,听听歌里都唱了什么。”
- 范唱完后,教师提问幼儿:“歌曲里唱了谁?”“袋鼠妈妈和小袋鼠在做什么?”等问题,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内容🎤。
- 教师逐句教幼儿演唱歌曲,重点教幼儿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如“跳一跳,蹦一蹦”,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幼儿感受节奏的变化🎵。
-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这一句,‘跳一跳,蹦一蹦’,注意这个地方要唱得有节奏,跳和蹦要分开唱,就像这样……”(教师示范)
- 带领幼儿反复练习这一句,直到幼儿能够准确地演唱🎤。
- 幼儿跟随教师的琴声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鼓励幼儿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同时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 袋鼠妈妈找宝宝
-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推选一名幼儿扮演袋鼠妈妈,其他幼儿扮演小袋鼠🦘。
- 给每组的“袋鼠妈妈”一个小袋鼠的毛绒玩具,让她们闭上眼睛,然后将“小袋鼠”们分散藏在活动场地的各个角落。
- 音乐响起,“袋鼠妈妈”们睁开眼睛,开始寻找自己的“宝宝”,找到后要带着“宝宝”一起回到起点🏁。
- 游戏过程中,教师播放歌曲《袋鼠妈妈》,鼓励幼儿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如跳一跳、蹦一蹦等🎵。
- 游戏结束后,教师对表现出色的“袋鼠妈妈”和“小袋鼠”进行表扬和奖励🎉。
- 我是小袋鼠
- 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教师站在圆圈中间扮演袋鼠妈妈🦘。
- 教师播放歌曲,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幼儿跟着教师的动作一起模仿,如双手放在胸前跳、左右摇摆身体等🎵。
- 当唱到“袋鼠妈妈,袋鼠妈妈”时,教师指向一名幼儿,被指到的幼儿要快速跑到圆圈中间,模仿小袋鼠的动作,然后再跑回自己的位置💃。
- 游戏反复进行,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
-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自由地创编动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点头、摇头等🎵。
-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唱《袋鼠妈妈》这首歌,现在让我们一起为这首歌创编一些有趣的动作吧!”
- 教师先示范几个动作,然后让幼儿分组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地发挥想象,创编出自己喜欢的动作💃。
- 每组幼儿推选一名代表,将创编的动作展示给大家看,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做🎶。
- 全体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将创编的动作和歌曲演唱结合起来,进行表演🎵。
- 在美工区投放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制作袋鼠妈妈和小袋鼠的手工卡片,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袋鼠的认识和对歌曲的理解🧐。
- 在表演区投放歌曲《袋鼠妈妈》的道具,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继续进行表演,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
- 请幼儿回家后,将歌曲《袋鼠妈妈》唱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一起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快乐时光👨👩👧。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二)歌曲学习部分(10分钟)
(三)游戏环节(15分钟)
(四)音乐创编部分(7分钟)
教师对幼儿的创编动作进行点评和鼓励,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努力🎉。
(五)活动延伸(5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歌曲《袋鼠妈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认真演唱🎶,大部分幼儿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地演唱歌词,并且能够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创编,表现出了较强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和提问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也注重引导幼儿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母子亲情,通过故事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增强了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幼儿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时,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在游戏环节中,个别幼儿过于兴奋,出现了一些秩序混乱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和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也将继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标签: #中班教案 袋鼠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