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心肺复苏的概念、目的及适用范围。
-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具体手法和频率等。
- 能够在模拟人上正确、连贯地完成心肺复苏操作,并达到规定的操作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看视频、现场演示、小组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增强其急救责任感。
- 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树立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及各环节的技术要点。
- 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深度、频率和力度。
- 开放气道的方法及人工呼吸的要点。
- 教学难点
- 保证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避免按压部位错误、力度不够或频率不当。
- 如何在人工呼吸时确保气道开放有效,以及与胸外心脏按压的协调配合。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心肺复苏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 模拟人若干,用于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练习。
- 急救箱、复苏板、纱布等相关急救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突发心脏骤停的急救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急救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心肺复苏。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心肺复苏的概念:心肺复苏(CPR)是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旨在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方法,重建呼吸和循环功能,挽救患者生命。
- 介绍心肺复苏的目的和适用范围:目的是在心跳、呼吸骤停的紧急情况下,为患者争取生存机会;适用范围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如心脏疾病、触电、溺水、窒息等。
- 强调心肺复苏的黄金抢救时间:讲解心脏骤停后,每延迟 1 分钟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生存率就会下降 10%,4 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生存率可达 50%,因此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三)操作演示(15 分钟)
教师在模拟人上进行心肺复苏的完整操作演示,边操作边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要点:
- 胸外心脏按压:让学生明确按压部位为两++连线中点,双手叠加,掌根用力,垂直按压,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频率每分钟 100 - 120 次。
- 开放气道:演示仰头抬颌法,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下压使头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下颌骨下方,向上抬起下颌,使气道通畅。
- 人工呼吸:讲解在开放气道后,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紧密吹气,每次吹气持续 1 秒以上,确保胸廓起伏,连续吹气 2 次。
演示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动作的细节和要领,同时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患者受伤,保持操作的连贯性等。
(四)小组练习(20 分钟)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个模拟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如按压部位不准确、力度不够、开放气道不充分等问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操作技能。
- 对于操作熟练的小组,可增加练习的难度,如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心肺复苏操作,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小组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观察。
- 展示结束后,先由小组代表自评,介绍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互评,提出意见和建议。
-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整体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再次强调和讲解,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操作。
(六)知识拓展(5 分钟)
- 介绍除了心肺复苏外,还有哪些常见的急救技术,如止血、包扎、固定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避免过度劳累等,培养学生的急救预防意识。
(七)课堂小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心肺复苏的概念、操作流程、技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
- 再次强调心肺复苏在急救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学习急救知识,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为保障他人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八)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复习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并在模拟人上进行练习。
- 收集一些关于急救知识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心肺复苏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在模拟人上进行基本的操作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操作时不够熟练,动作不够规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可进一步增加教学案例的分析和模拟演练的次数,提高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的应急处理能力,急救知识的教学需要不断强化和巩固,以提高学生的急救素养和职业能力。 🌟💪🏽👩⚕️
标签: #中职护理心肺复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