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jiayaozb.com460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本文以李清照词为载体,阐述教学设计思路,通过知人论世、文本研读、情境创设、比较阅读及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词作魅力,体会词人情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期望为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提供参考。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词是其中璀璨明珠,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学至关重要,它能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李清照作为宋代杰出女词人,其词作风格独特,情感细腻,以李清照词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达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让学生领略古典诗词魅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 积累李清照词中的重点字词、句式,理解其含义与用法。
    • 能够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李清照词,体会其语言特色。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 分析李清照不同时期词作的主题、情感及艺术特色,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 探究词作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 感受李清照词的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 尝试以李清照词为蓝本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及宋代文化背景,增强文化传承意识。
    • 体会李清照词中展现的女性情感与精神世界,促进文化理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深入研读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作,把握其主题与情感变化。
      • 赏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如语言、意象、表现手法等。
    2. 教学难点
      • 理解李清照词在宋代文化背景下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 引导学生从词作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作韵律与节奏,体会情感。
      2. 讲授法:讲解李清照的生平、词作背景及相关文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作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激发思维。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词作意境。
      5. 比较阅读法:对比李清照不同时期词作及与同时期其他词人作品,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宋代文化的视频,展示宋代繁华的都市景象、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等,引出李清照这位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提问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人论世(7 分钟)详细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包括她的少女时代、婚姻生活、中年变故及晚年境遇,重点讲述她与赵明诚的爱情故事,以及在北宋灭亡后的流离失所,通过 PPT 展示相关图片与资料,让学生了解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轨迹,为理解她的词作奠定基础。
      3. 文本研读(25 分钟)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纠正读音与节奏。
          • 逐句分析词作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常记”“溪亭”“日暮”等意象,感受少女李清照的天真烂漫与无忧无虑。
          • 提问学生:从这首词中能体会到李清照怎样的生活情趣?
          • 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次难忘的郊游经历,展现了少女的青春活力与对自然的热爱。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情感基调。
          • 分析词作中的“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等意象,体会词人的孤独寂寞与相思之苦。
          • 探讨“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词的妙处,引导学生从炼字、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
          • 此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通过描写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语言含蓄,意境深远。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学生默读,思考词作表达的情感。
          • 深入剖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连用七组叠词的表达效果,感受词人内心的极度哀愁。
          • 分析词作中的“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体会其蕴含的亡国之痛、孀居之悲。
          •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她在国破家亡后的孤独、寂寞、悲痛之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情境创设(10 分钟)假设学生穿越到宋代,成为李清照的好友,在她创作某首词时陪伴在侧,请学生根据词作内容,描述当时的场景、李清照的神态与心情,以及自己的感受,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作意境与词人情感。
        • 比较阅读(10 分钟)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与同时期其他词人如柳永、苏轼的词作进行比较,从主题、情感、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异同,引导学生体会李清照词的独特之处,与柳永词相比,李清照词更注重内心细腻情感的表达;与苏轼词相比,风格更为婉约、含蓄。
        • 拓展延伸(5 分钟)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进一步感受她的词作风格与情感世界,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李清照的研究资料,了解学术界对她的评价与研究成果,拓宽知识面。
        • 课堂小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李清照词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强调古典诗词在传承中华文化、提升个人素养方面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古典诗词,感受其魅力。
        • 布置作业(2 分钟)
          • 背诵李清照的三首代表作,并默写其中一首。
          • 以“我心中的李清照”为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李清照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以李清照词为依托,较为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活动,对李清照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困难,在比较阅读环节,部分学生分析问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方法的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李清照词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走进李清照的词作世界,感受其独特魅力,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能让学生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希望本文的教学设计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有益参考,共同推动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迈向新台阶。

          标签: #李清照 教学设计 论文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