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生会认“泊、间”等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泊、船”等12个字。
-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 体会诗人思乡之情,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 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思乡之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 同学们,你们离开过家,到别的地方去吗?当你们离开家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 古代有很多诗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家乡,他们把自己对家乡的思念都写进了诗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泊船瓜洲》,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介绍作者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写了很多诗,这首《泊船瓜洲》是他路过瓜洲,怀念金陵(今江苏南京)故居时写的。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 检查生字读音:
- 出示生字“泊、间、绿、刮、愁”,指名认读,正音。
- 强调“间”在这里读“jiàn”,是间隔的意思。
- 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读音。
- 再读古诗,把诗句读通顺、流利,思考:从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诗人从京口出发,想要到瓜洲去,中间只隔着一条江水。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20分钟)
学习“京口瓜洲一水间”
- 理解“京口”和“瓜洲”:出示地图,指出京口在长江南岸,瓜洲在长江北岸,中间只隔着一条江水。
- 问:“一水间”是什么意思呢🤔?(一条江水的间隔)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江水。
-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对两地距离之近的感慨,读得轻快些。
学习“钟山只隔数重山”
- 理解“钟山”:钟山是诗人的家乡,在今江苏南京紫金山。
- 问:“数重山”是什么意思?(几重山峦)
- 这句诗的意思是:钟山也只隔着几重山峦。
- 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句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离家不远,却不能回去,更增添了思乡之情)
-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的无奈与惆怅,语速稍慢。
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
- 理解“绿”字:
-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绿”字的初步理解。
- 出示诗句“春风又到江南岸”,与原句对比,问: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 引导学生体会“绿”字的妙处:“绿”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变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拂后,江南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春天美景的思念和向往。
-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画面:春风轻轻地吹过,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花草树木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 指导朗读,读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绿”字读重音。
学习“明月何时照我还”
- 问:“还”是什么意思?(回到家乡)
- 这句诗的意思是: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 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句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强烈的情感?(浓浓的思乡之情)
-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的急切与渴望,语调稍高。
(四)体会情感,朗读感悟(10分钟)
- 让学生再次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
-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瓜洲时的所见所想,表达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 指导朗读:
- 教师范读,读出感情。
- 学生模仿朗读,注意节奏和语调。
- 男女生赛读、个人展示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情感,达到熟读成诵。
(五)拓展延伸(5分钟)
- 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熟悉的思乡古诗,简单介绍给大家。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 我们学习了《泊船瓜洲》这首古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体会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 还学习了生字,知道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 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短文,描述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之情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引导学生体会“绿”字的妙用时,部分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对于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分享,加深对思乡主题的理解。
标签: #泊船瓜洲四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