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探索不可能做到的手势教学设计,激发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jiayaozb.com50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不可能做到的手势”的概念及相关原理。
    • 学会识别和分析不同的不可能做到的手势,并能准确描述其特征。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不可能做到的手势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不可能做到的手势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掌握一定的创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创意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与分享中共同进步。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创意元素,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不可能做到的手势的概念和视觉原理。
      • 掌握创作不可能做到的手势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创作出具有独特创意和表现力的不可能做到的手势作品。
      • 帮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和改进。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不可能做到的手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创作要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 演示法:通过教师亲自示范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手势作品,掌握创作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4.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不可能做到的手势作品,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展示一些有趣的视错觉图片或视频,如彭罗斯三角、埃舍尔的作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所呈现出的奇特视觉效果。
      2. 提问学生:“在这些作品中,你发现了什么不符合常理的地方?它们是如何创造出这种奇妙效果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可能做到的手势。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介绍不可能做到的手势的概念:不可能做到的手势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通过巧妙地运用线条、形状和角度等元素,创造出看似违反物理规律或人体结构的手势形象,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错觉和冲击力。
      2. 讲解不可能做到的手势的视觉原理:利用人的视觉感知系统对图形的认知和解读特点,通过图形的重叠、扭曲、变形等手法,打破人们对正常手势的认知习惯,从而产生不可能的视觉效果,利用透视原理使手势看起来在空间中处于不合理的位置,或者通过改变手指的长度和关节的角度,营造出手势无++常完成的假象。
      3. 展示一些经典的不可能做到的手势图片,如“无限手套”“扭曲的手”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这些手势的构成和视觉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三)小组讨论(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
      2.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不同的不可能做到的手势图片,让小组内成员共同观察和讨论:
        • 这些手势是如何违背常理的?
        • 作者运用了哪些创作技巧来实现这种不可能的效果?
        • 如果让你创作一个不可能做到的手势,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
      3.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可能做到的手势的理解。
      4. (四)创作示范(15分钟)

        1. 教师选择一个简单的不可能做到的手势进行现场创作示范,如“悬浮的手指”。
          •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基本的手部轮廓,确定手指的大致位置和方向。
          • 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改变手指的长度和弯曲度,使其看起来像是在悬浮在空中,与手部其他部分没有正常的连接。
          • 通过添加阴影和高光来增强手势的立体感和真实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视觉错觉。
          • 用彩色粉笔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装饰,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2.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边画边讲解每个步骤的创作思路和技巧,如如何运用线条来表现手势的动态、如何调整角度来营造不可能的效果等,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一个不可能做到的手势是如何从构思到完成的。
        3. (五)学生实践(20分钟)

          1. 布置作业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创作一个独特的不可能做到的手势作品,可以使用绘画工具在纸上创作,也可以尝试用黏土、铁丝等材料制作立体的手势模型。
          2.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突破常规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回顾之前讨论的内容和教师的创作示范,启发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1.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
          2. 每个学生依次上台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和创作思路,分享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创意、表现手法、视觉效果等方面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4.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强调创意和创新的重要性,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向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

          (七)课堂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不可能做到的手势的概念、视觉原理、创作方法和技巧等,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2. 强调创意和批判性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创意艺术的热爱,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表现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3.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收集更多生活中或艺术作品中的不可能图形,分析它们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进行再创作。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视错觉图片、视频以及不可能做到的手势图片等教学资料。
          2. 绘画工具,如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素描纸、绘画板等,供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3. 手工制作材料,如黏土、铁丝、剪刀、胶水等,用于学生制作立体的手势模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不可能做到的手势这一创意艺术形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热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讲授、演示、讨论、实践等,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不可能做到的手势的概念和视觉原理,并掌握了一定的创作技巧,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创作过程,同时也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获得了启发和灵感,进一步拓宽了创作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难以突破常规,创作出具有独特创意的作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更加大胆地想象和尝试,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创作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引入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和创意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借鉴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灵感。 🌟🎨👐

          标签: #不可能做到的手势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