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情感与兴趣目标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激发小班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 认知目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能够听辨出不同节奏型,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认识鸭子走路的特点,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和玩法🧐。
- 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反应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游戏中遇到障碍物时能想出办法通过🤗。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能准确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在音乐的强拍处用较大的动作表现,弱拍处用较小的动作表现🕺。
- 让幼儿熟悉鸭子走路的姿态,并能用身体动作模仿鸭子走路,如左右摇摆身体、弯曲膝盖等🦆。
- 教学难点
- 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中节奏的变化,并能根据节奏的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动作,当音乐节奏加快时,幼儿的动作也能相应加快,且保持动作的协调性🎶。
- 培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可能会出现只顾自己玩而不遵守规则的情况,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幼儿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教学方法
- 奥尔夫教学法通过节奏朗诵、声势练习、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参与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 游戏教学法以游戏为载体,将音乐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示范动作,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鸭子走路的姿态和游戏的玩法,便于幼儿更好地模仿和参与活动👯。
教学准备
音乐准备
- 选择一首节奏鲜明、旋律欢快的音乐,如《母鸭带小鸭》,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适当剪辑,突出音乐中的节奏变化🎵。
- 准备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卡片,如 X X | XX XX | XXXX 等,用于引导幼儿认识和感受不同的节奏。
道具准备
- 用彩色卡纸制作若干条小河的图片,布置在教室的地面上,模拟鸭子过河的场景。
- 为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小鸭子头饰,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小鸭子🦆。
- 准备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木鱼、沙锤、手铃等,用于增加音乐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场地准备将教室的地面清理干净,确保幼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游戏活动,根据游戏场景的需要,合理摆放小河图片和打击乐器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 播放一段鸭子叫声的音频,引导幼儿倾听并猜测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呀?猜猜是哪种动物呢?”激发幼儿的兴趣🎧。
- 教师模仿鸭子走路的姿态进入教室,引起幼儿的注意,教师说:“看,谁来了?今天老师要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啦!”边说边模仿鸭子左右摇摆身体、弯曲膝盖走路的样子🦆。
(二)感知体验部分(7 分钟)
- 教师播放《母鸭带小鸭》的音乐,引导幼儿安静倾听,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提问:“小朋友们,听了这首音乐,你们觉得心情怎么样?音乐里的小鸭子在做什么呀?”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再次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感受音乐的节拍,可以说:“我们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动一动,像小鸭子一样轻轻地摇摆起来。”鼓励幼儿自由发挥,用身体动作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 教师拿出节奏型卡片,向幼儿介绍不同的节奏型,如 X X | XX XX | XXXX 等,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引导幼儿感受不同节奏型的特点,拍两下节奏型 X X ,拍四下节奏型 XX XX ,拍八下节奏型 XXXX ,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这些节奏型🧐。
(三)游戏环节(20 分钟)
- 小鸭子学走路
- 教师将小鸭子头饰分给幼儿,让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鸭子。
-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鸭子走路的姿态,跟随音乐的节奏在教室里走动,教师可以说:“小鸭子们,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啦,要走出小鸭子的样子哦!”鼓励幼儿一边走一边摆动身体,模仿鸭子左右摇摆的姿态🦆。
- 当音乐停止时,教师发出指令,如“小鸭子们,快快蹲下”“小鸭子们,伸长脖子”等,幼儿要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 鸭子过河
- 教师将制作好的小河图片布置在教室的地面上,模拟鸭子过河的场景。
-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小鸭子们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过小河,当音乐的节奏快时,小鸭子要快速走过小河;当音乐的节奏慢时,小鸭子要慢慢走过小河,在过河的过程中,不能踩到小河的边缘哦🦆。
- 播放音乐,幼儿扮演小鸭子开始游戏,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提醒幼儿注意保持身体平衡,不要掉进河里😜。
- 游戏进行几次后,可以邀请个别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验,如“我觉得音乐快的时候走得好快呀,像飞起来一样”“我走得慢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一只慢悠悠的鸭子”等🤗。
- 乐器伴奏
- 教师为幼儿提供木鱼、沙锤、手铃等小型打击乐器。
-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在音乐的强拍处用木鱼敲击,在弱拍处用沙锤摇晃或手铃晃动🎶。
- 播放音乐,幼儿一边扮演小鸭子过河,一边用乐器为音乐伴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乐器组合和节奏变化,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巩固拓展部分(7 分钟)
- 教师再次播放《母鸭带小鸭》的音乐,幼儿完整地表演鸭子走路、过河以及乐器伴奏的游戏过程,巩固所学的内容🎵。
- 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身体部位为音乐创编节奏型,如用拍手、跺脚、点头等动作组合成新的节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创编的节奏型,如“我用拍手和跺脚编了一个新节奏,X X | XX 跺 | XX 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节奏感🧐。
- 请幼儿分组讨论,除了用身体动作和乐器,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为音乐增添乐趣,可以用歌声为音乐伴唱,或者用语言为音乐创编歌词,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结束部分(3 分钟)
-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音乐游戏的过程,表扬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表现和创造力,教师说:“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太棒啦!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音乐时光,大家都像可爱的小鸭子一样,又会走路,又会过河,还会用乐器伴奏,真厉害!”😃
- 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地放松身体,结束本次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互相拥抱,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温暖🤗。
教学延伸
- 在音乐区投放《母鸭带小鸭》的音乐以及小鸭子头饰、打击乐器等道具,让幼儿在自主游戏时间继续进行鸭子过河的音乐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分享在幼儿园玩的鸭子过河音乐游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给家长看,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让幼儿更好地巩固和展示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 开展音乐主题活动,如认识更多的动物音乐,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与之相关的音乐,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通过本次奥尔夫小班鸭子过河教案的实施,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音乐的魅力,提高了节奏感、韵律感以及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规则意识,希望幼儿能在音乐的陪伴下快乐成长,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时光🎵😃。
标签: #奥尔夫小班鸭子过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