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古诗《春雁》。
-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借春雁所表达的情感。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 引导学生掌握赏析古诗的方法,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思乡怀亲、壮志未酬等情感。
- 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教学难点
- 感悟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 引导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 介绍作者王恭,明代诗人,他生活在明朝中期,为人正直,诗风古朴淡雅,多以写景抒情为主,其作品在当时就颇受赞誉,对后世诗歌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 介绍背景这首诗是王恭在异乡漂泊时所作,诗人远离家乡,看到春天北归的大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
-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 全班齐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气势。
- 逐句讲解诗句含义
-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 引导学生理解:春风一夜之间吹到了衡阳,楚地的江水和燕山相隔万里之遥。
-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总结:描绘了春风吹拂,大雁从遥远的燕山飞向衡阳的画面,展现了空间的广阔。)
-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 讲解:不要说春天来了就急于返回北方,江南虽然美好,但毕竟是他乡。
- 提问:从这两句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尽管江南景色宜人,但仍比不上故乡。)
- 小组讨论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境?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明确诗歌意境开阔,既展现了春天大雁北归的壮美画面,又蕴含着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 提问引导
- 诗人为什么要写春雁?春雁与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联系?
- 诗中的“江南虽好是他乡”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体会诗人借春雁抒发思乡怀亲、壮志未酬等情感。
- 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思乡之情的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离开家乡或亲人时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 多种形式朗读
- 配乐朗读,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 男女赛读,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
- 个人展示读,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 指导背诵
- 引导学生回顾诗歌内容,按照诗句顺序进行背诵。
- 给予学生时间背诵,然后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 总结诗歌内容和主旨这首《春雁》通过描写春雁北归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人以景衬情,意境开阔,语言质朴,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 回顾学习收获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诗歌的含义,体会了诗人的情感,还掌握了一些赏析古诗的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热爱古代诗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背诵并默写《春雁》。
- 以“思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字数不少于300字。
(五)深入探究,感悟情感(10分钟)
(六)朗读背诵,品味语言(8分钟)
(七)课堂小结(3分钟)
(八)布置作业(1分钟)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和感悟诗人情感,学生参与度较高,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还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如让学生收集其他思乡主题的古诗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类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 相信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会更有兴趣,收获也会更多。 📖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希望这份教学设计能为您的教学带来帮助,让学生在学习《春雁》这首古诗时收获知识与乐趣! 🎉
标签: #春雁王恭古诗教学设计
-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大雁常常是一种富有情感和象征意义的动物,它们或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或象征着诗人的远大志向,让我们一同走进王恭的《春雁》,看看这首诗中春雁又承载着怎样的情感呢?(板书课题:春雁 王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