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谢鲁山庄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内涵等基础知识。
-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描述景物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地参观游览,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谢鲁山庄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文物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深入了解谢鲁山庄的建筑风格、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其独特之美。
- 指导学生如何在游览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为后续的写作积累素材。
-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挖掘谢鲁山庄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 如何引导学生将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表达。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谢鲁山庄的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
-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亲身前往谢鲁山庄,实地观察和体验,增强感性认识。
-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 提前与谢鲁山庄管理部门联系,安排好参观事宜,确保游览活动的顺利进行。
- 收集谢鲁山庄的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
- 准备笔记本、笔等文具,供学生在游览过程中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 播放一段谢鲁山庄的视频短片,展示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建筑风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没有去过这样的地方?”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谢鲁山庄一日游。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谢鲁山庄的基本情况。
- 谢鲁山庄位于[具体地点],是[庄主姓名]在[建造时间]所建,历时[X]年而成,它是中国近代三大庄园之一,有着“岭南第一庄”的美誉。
- 讲解谢鲁山庄名字的由来:“谢鲁”是庄主的姓氏,谢”有“敬谢”之意,“鲁”取自“鲁灵光殿”,有纪念汉代宫殿之意,表达了庄主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介绍谢鲁山庄的建筑特色
- 整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中轴对称、前低后高的布局形式,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全园,依次排列着多个院落,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 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元素,既有岭南建筑的精巧细腻,又有欧式建筑的宏伟壮观,如庄内的楼阁、亭台、回廊等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工艺精湛;部分建筑的门窗、栏杆等采用了欧式的装饰手法,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 园林景观:园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巧妙地运用了山石、水池、花木等园林要素,营造出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景观,有四季各异的花卉种植区,有形态各异的假山怪石,还有蜿蜒曲折的人工湖,湖水清澈,波光粼粼,为山庄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三)分组讨论(10分钟)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X]人。
- 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根据刚才所了解的谢鲁山庄的信息,讨论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并思考在游览过程中想要重点观察和了解的内容,有的小组可能对建筑风格感兴趣,想仔细观察不同建筑的特点和装饰细节;有的小组可能对园林景观更关注,打算探究花卉的种类和布局、假山的设计理念等。
- 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明确各自的观察重点和任务。
(四)实地游览(3小时)
带领学生前往谢鲁山庄,按照预定的路线进行参观游览。
- 在游览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谢鲁山庄的建筑、园林景观等,提醒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确定的重点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鼓励学生用文字、拍照等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 适时为学生讲解一些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典故,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在介绍某个亭子时,可以讲述当年庄主在此休憩、观景的情景,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在参观花园时,介绍各种花卉的寓意和种植历史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 开展“寻找最美角落”活动,让每个小组寻找自己认为谢鲁山庄中最美的一个角落,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拍摄,并记录下选择这个角落的原因。
- 进行“文化拼图”游戏,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个大组负责一个方面的文化知识收集,如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等,在游览过程中,各小组通过观察、询问工作人员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最后进行汇总和交流,完成一幅关于谢鲁山庄文化的拼图。
(五)交流分享(30分钟)
游览结束后,回到教室,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在游览过程中的观察成果和收获,可以展示拍摄的照片,结合文字记录,详细介绍自己小组重点观察的内容,如某个建筑的独特之处、某种花卉的美丽姿态、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等。
- 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补充和评价,共同探讨在游览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和精彩发言,对学生在游览过程中观察到的重点和亮点进行再次强调和补充,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谢鲁山庄的认识和理解。
(六)写作指导(2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游览过程,梳理自己的思路,确定写作主题和内容框架。
- 可以写一篇游记,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描述谢鲁山庄的各个景点,突出其特色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选择某个印象深刻的景点进行详细描写,通过对景物、人物等的刻画,展现谢鲁山庄的魅力;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谢鲁山庄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进行写作技巧指导。
- 强调描写的生动性: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得更加形象生动。“那盛开的花朵如天边的云霞,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 注重情感的表达:在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谢鲁山庄的喜爱、惊叹等情感。“站在谢鲁山庄的楼阁前,望着眼前宏伟壮观的建筑,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而骄傲。”
- 合理安排结构:开头可以简要介绍游览的缘由和对谢鲁山庄的总体印象;中间详细描述游览的过程和景点特色;结尾总结全文,抒发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或者对谢鲁山庄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七)课堂小结(5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谢鲁山庄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游览过程中的观察与收获,以及写作指导等方面。
- 再次强调谢鲁山庄作为家乡的重要文化遗产,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和保护家乡的文化遗产,积极传播家乡的文化之美。
(八)课后作业
- 根据课堂上的写作指导,完成一篇关于谢鲁山庄一日游的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要求内容具体,语言通顺,表达出自己对谢鲁山庄的真实感受。
- 收集其他关于家乡文化遗产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谢鲁山庄一日游”教学设计,学生在实地游览和课堂交流中,对谢鲁山庄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不仅欣赏到了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建筑风貌,还感受到了家乡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提高了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游览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过于兴奋而忽略了一些细节的观察,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在写作指导环节,对于一些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还需要给予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文,总体而言,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谢鲁山庄一日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