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常用急救术教学设计

jiayaozb.com46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常用急救术(如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基本操作技能,并达到一定的操作规范和频率要求。
    •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异物梗阻患者进行急救操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教师示范、小组练习、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冷静应对和正确实施急救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增强学生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急救知识,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流程和关键技术要点。
      • 确保学生在模拟操作中能够准确、规范地完成各项急救操作。
    2. 教学难点
      • 心肺复苏术胸外按压的力度、频率和深度的准确把握,以及人工呼吸时的气道开放和吹气技巧。
      • 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正确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手法和力度差异。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常用急救术的理论知识、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操作流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练习,在实践中掌握急救技能,并通过相互观察和教师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操作。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紧急救援的视频片段,展示急救人员在现场对患者进行急救的紧张场景,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提问学生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紧急情况,是否知道该如何进行急救,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用急救术教学设计。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心肺复苏术(CPR)
        • 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心肺复苏术的概念、适用情况(如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等)。
        • 结合图片和动画,逐步介绍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
          • 胸外按压:患者仰卧在硬板床上或地面上,施救者双手交叠,掌根用力,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每分钟100 - 120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 开放气道: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异物,采用仰头抬颌法打开气道,使患者的气道保持通畅。
          • 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缓慢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持续1秒以上,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
        •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按压位置要准确、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通气等,并通过简单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叫叫CAB,胸外按压30次,开放气道再呼吸,如此反复不间断”。
        • 海姆立克急救法
          • 介绍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和适用情况(主要用于抢救异物梗阻导致的窒息)。
          • 针对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分别讲解操作方法:
            • 成人: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双脚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弯,让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保持患者身体前倾、头略低、嘴张开,用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急速用力向内、向上冲击患者上腹部,约每秒1次。
            • 儿童:施救者单膝跪地,将患儿面朝下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使其头部低于躯干,用一手固定患儿头部和颈部,另一手的掌根在患儿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然后将患儿翻转成仰卧位,在两++连线中点处用食指和中指快速按压5次,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 婴儿:施救者用一只手托住婴儿,使其面部朝下,头部略低于躯干,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然后将婴儿翻转成仰卧位,在两++连线中点处用食指和中指快速按压5次,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三)示范演示(10分钟)

            1. 心肺复苏术示范教师在模拟人上进行完整的心肺复苏术操作示范,一边操作一边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正确的操作方法。
            2. 海姆立克急救法示范分别邀请一名同学扮演成人、儿童和婴儿,教师针对不同角色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示范操作,强调手法的准确性和力度的把握,同时提醒学生观察在不同情况下的操作差异。

            (四)分组练习(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模拟人、急救模型等练习器材。
            2. 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模拟练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操作,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观察和指导。
            3. 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如按压位置不准确、力度不够、手法不规范等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

            (五)模拟演练(10分钟)

            1. 设置模拟场景,如模拟一位成人突然心跳骤停、一位儿童异物梗阻窒息等情况。
            2.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模拟急救演练,按照所学的急救术进行操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观察和评价。
            3. 演练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针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请各小组代表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总结常用急救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强调常用急救术在挽救生命方面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和传播急救知识,提高自身和他人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七)课后作业

            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复习所学的常用急救术,并进行简单的模拟练习。
            2. 收集整理一些常见急救情况的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展示PPT课件等。
            2. 心肺复苏模拟人、海姆立克急救法模拟道具等教学器材,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
            3. 相关的急救知识科普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常用急救术有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模拟练习和演练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和参与度,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力度不均匀、人工呼吸时气道开放不够充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操作细节的指导和训练,增加实践练习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常用急救术,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急救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急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标签: #常用急救术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