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实地探访类教学设计案例,以探寻家乡古建筑之美为例

jiayaozb.com36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家乡古建筑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 掌握实地探访的方法,包括观察、记录、拍照等,能够撰写详细的探访报告。
  • 学会运用多种资料收集途径,如实地考察、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整理和分析关于家乡古建筑的信息。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地探访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引导学生在探访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字、图片、图表等,展示实地探访的成果,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培养学生保护家乡古建筑的意识,树立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设计合理的实地探访路线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家乡古建筑。
  • 指导学生如何在实地探访中进行有效的观察、记录和资料收集,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整理成有价值的探访报告。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1.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地探访中发现古建筑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意义,并能够进行准确、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 培养学生在实地探访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探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充分展示和分享实地探访的成果,同时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共同提高。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家乡古建筑的相关知识,包括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价值等,为学生的实地探访提供理论基础。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亲自前往家乡的古建筑所在地进行实地探访,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体验,获取第一手资料。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实地探访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讨论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地探访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保护意义。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古建筑。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家乡著名古建筑的视频短片,如古庙宇、古民居等,展示其宏伟壮观的外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建筑,你们知道它们在哪里吗?它们有着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呢?”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古建筑与自己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运用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家乡古建筑的基本类型,如宫殿建筑、庙宇建筑、民居建筑等,讲解每种类型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 宫殿建筑:通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体现了皇家的威严和权力,北京故宫就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它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 庙宇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如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其建筑技艺精湛,结构严谨。
  • 民居建筑: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风格多样,比如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圆形或方形造型、坚固的防御功能和丰富的内部空间而闻名于世。

深入讲解家乡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包括建筑艺术价值、历史见证价值、民俗文化价值等。

  • 建筑艺术价值:家乡古建筑在建筑材料、结构设计、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造诣,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徽州古民居的木雕、石雕、砖雕技艺精湛,题材丰富,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 历史见证价值:这些古建筑承载着家乡的历史变迁,是研究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通过对古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 民俗文化价值:家乡古建筑往往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如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习俗都在建筑中有所体现,一些古民居的大门上会张贴春联、门神等,反映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实地探访准备(1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 6人,并确定每组的组长。
  2. 讲解实地探访的注意事项,包括安全问题、团队协作、文明礼貌等。
  • 安全问题:提醒学生在探访过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等,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如不要攀爬古建筑、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等。
  • 团队协作: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每个成员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探访任务,有的同学负责观察记录,有的同学负责拍照,有的同学负责查阅资料等。
  • 文明礼貌:要求学生在探访过程中要尊重当地居民和文物,不要随意触摸文物,保持环境卫生。
  1. 为每个小组发放实地探访记录表,包括古建筑的名称、地址、外观描述、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内容,指导学生如何填写。
  2. 介绍实地探访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外到内)、记录要点(重点记录建筑的独特之处、细节特征等)、拍照技巧(选择合适的角度、光线等)。

(四)实地探访活动(60分钟)

  1. 各小组按照预定的探访路线前往家乡的古建筑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教师提前与古建筑管理部门或当地居民沟通协调,确保探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在探访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当学生对古建筑的某个结构或装饰不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说明;当学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挖掘和探究。
  3. 各小组根据实地探访记录表的要求,认真进行观察、记录和拍照,收集相关资料,鼓励学生采访当地居民,了解古建筑背后的故事和传说,丰富探访内容。

(五)课堂分享与讨论(20分钟)

  1. 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本小组的实地探访成果,包括播放照片、讲解记录内容、分享采访收获等。
  2. 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有的小组可能对某个古建筑的历史背景了解得更详细,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向其请教;有的小组可能在拍照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角度,也可以分享给大家。
  3. 针对学生在分享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共性问题或有争议的话题,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关于家乡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六)总结归纳(10分钟)

  1. 教师对各小组的实地探访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再次强调家乡古建筑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保护家乡古建筑的意义和紧迫性,呼吁学生积极参与到家乡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中来。
  3.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家乡古建筑的类型、特点、历史文化价值,实地探访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探访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记忆。

(七)课后拓展(5分钟)

  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撰写一篇关于家乡古建筑保护的倡议书,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家乡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2.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深入研究家乡的其他古建筑或文化遗产,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资源

  1. 家乡古建筑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PPT课件。
  2. 实地探访记录表、笔、笔记本等文具。
  3. 联系好家乡古建筑的管理部门或当地居民,确保实地探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实地探访类教学设计,学生对家乡古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认真参与实地探访活动,并在课堂分享与讨论中积极发言,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风貌。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小组在实地探访过程中未能充分挖掘古建筑的所有信息,导致在课堂分享时内容不够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地探访的时间,或者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古建筑进行深入探访,在学生的讨论环节,有时会出现个别学生主导讨论,而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教师需要加强引导,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互动效果。

总体而言,本次实地探访类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体验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为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这样一次实地探访类教学活动,学生们亲身走进家乡古建筑的世界,感受历史与文化的交融,就像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希望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持续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学生领略到家乡文化的魅力🌟!

标签: #实地探访类教学设计案例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