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的广阔天地中,“立德树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犹如灯塔照亮着教学前行的方向🧭,而教学设计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深度融入其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明确教学目标中的“立德树人”指向
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应跳出单纯知识与技能的局限,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纳入其中,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篇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课文,教学目标不仅要设定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字词、语句和篇章结构,更要明确通过学习,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挖掘教学内容里的“立德树人”元素
各类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素材,教师要独具慧眼,深入挖掘这些元素,以历史学科为例,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史实,更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坚韧品质和担当精神,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其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伟大气节,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教学活动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教学活动是落实教学目标的载体,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立德树人”的内涵,比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欺凌现象及应对策略”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通过亲身体验,深入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品质👫。
运用教学评价强化“立德树人”成效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在评价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对学生品德行为的评价,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全面考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道德表现、价值观发展等方面,对于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团结互助、积极担当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更多学生践行良好品德👍。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是将教育的温度与深度有机融合的过程,通过精心谋划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心灵得到滋养,品德得以提升,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创新,让“立德树人”在教学设计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标签: #立德树人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