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小班幼儿了解小鱼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小鱼儿会吐泡泡。
- 通过手工活动,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 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引导幼儿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小鱼儿和泡泡。
-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作不同形态的小鱼儿和泡泡。
- 难点
- 帮助幼儿掌握用吸管吹泡泡的技巧,吹出大小均匀的泡泡。
- 培养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耐心和细心,保持桌面和画面的整洁。
-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观察小鱼儿的经验。
- 物质准备:
- 各种颜色的泡泡水、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
- 蓝色卡纸若干,作为海底背景。
- 彩色手工纸、剪刀、胶水、油画棒等。
- 小鱼儿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轻柔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 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海底世界的氛围,教师头戴小鱼儿头饰,以“小鱼姐姐”的身份出场,和小朋友们打招呼:“小朋友们好呀,我是小鱼姐姐,欢迎来到美丽的海底世界!”
-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布置的海底背景,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地方呀?在海底世界里都住着哪些小伙伴呢?”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角——小鱼儿。
(二)观察与讨论(5分钟)
- 展示小鱼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鱼儿的外形特征,提问:“小鱼儿长什么样子呀?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身上有什么颜色和花纹?”
- 播放小鱼儿吐泡泡的视频,让幼儿仔细观察,提问:“小鱼儿在做什么呀?它吐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是大泡泡还是小泡泡?是一个一个的还是一串一串的?”
-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鱼儿和泡泡的样子,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和补充。
(三)示范与讲解(5分钟)
- 教师示范制作小鱼儿:
- 拿出一张彩色手工纸,用剪刀剪出一个椭圆形,作为小鱼儿的身体。
- 用油画棒在椭圆形上画出小鱼儿的眼睛、嘴巴和鱼鳍。
- 用胶水将画好的小鱼儿粘贴在蓝色卡纸上。
- 教师示范吹泡泡:
- 将泡泡水倒入小盘子中。
- 拿起吸管,轻轻蘸一下泡泡水,然后对着盘子吹气,吹出大小均匀的泡泡。
- 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和大小,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吹泡泡。
- 给每位幼儿发放一张蓝色卡纸、彩色手工纸、剪刀、胶水、油画棒和泡泡水、吸管。
-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小鱼儿和泡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小鱼儿和泡泡。
- 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 引导幼儿用吸管吹出大小均匀的泡泡,可以尝试不同的吹法。
- 鼓励幼儿用油画棒为小鱼儿添加更多的颜色和花纹。
(五)作品展示与分享(7分钟)
- 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小鱼儿和泡泡展示在黑板上,共同欣赏。
- 邀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制作的小鱼儿在做什么,吐了多少个泡泡,泡泡是什么颜色的等等。
-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表扬幼儿的创意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
(六)活动总结(5分钟)
-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小鱼儿的外形特征和吐泡泡的特点。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小手创作出更多美丽的作品。
教学延伸
-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的材料,如彩泥、皱纹纸等,让幼儿继续制作不同的海洋生物。
- 在语言区投放有关海洋生物的绘本,让幼儿讲述海底世界的故事。
-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幅海底世界的画,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家人。 🌊🐟🧼✨
标签: #小鱼儿吐泡泡小班教案
(四)幼儿操作(15分钟)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