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将进酒》。
-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基调。
- 体会李白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风格,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 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创新思维,深入领悟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诗人怀才不遇却又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感受李白诗歌中展现出的自信与豪情,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 学习诗歌夸张、对比、用典等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气势和韵味。
-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 体会李白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感受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方法
-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体会诗人情感。
-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重点字词、诗句含义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诗歌的主旨、情感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深入领悟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5分钟)
- 播放一段豪迈激昂的音乐,如《好汉歌》,营造氛围。
- 提问学生:听到这样的音乐,你们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有哪位诗人的作品风格与之相似?引导学生说出李白及其豪放的诗歌风格,从而引出课题《将进酒》。
- 背景介绍(3分钟)
- 简要介绍李白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饮酒诗的代表作之一,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友人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李白在酒酣耳热之际,借酒放歌,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
-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诗句的节奏把握。
-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初步感受诗歌的气势。
- 疏通文意,理解内容(15分钟)
- 学生结合课++释,自主翻译诗歌,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尝试共同解决。
-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
- “将进酒”:“将”读qiāng,意思是请。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水的汹涌奔腾,一去不返,暗示时光易逝。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通过夸张和对比,描绘出时光匆匆、人生短暂,诗人感慨万千。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钟鼓馔玉”代指富贵生活,诗人表示对富贵生活不屑,只愿沉醉不醒。
-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大意,梳理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 深入探究,体会情感与艺术特色(20分钟)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既有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又有对怀才不遇的愤懑,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还有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情怀,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 夸张手法: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等,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表现力。
- 对比手法:“钟鼓馔玉”与“长醉不复醒”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对富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 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借曹植的典故,表达诗人的愤激之情。
- 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 课堂小结(5分钟)
-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主旨、情感和艺术特色。
- 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重点知识:《将进酒》是李白豪放诗风的代表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鲜明的对比和巧妙的用典,抒发了诗人复杂而强烈的情感,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并背诵这首诗,感受李白诗歌的魅力。
- 布置作业(2分钟)
- 背诵并默写《将进酒》。
- 以“我心目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将进酒》这首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和自主探究,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诗歌中复杂情感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引导和启发,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还可以进一步探索,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标签: #将进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