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登高》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这首诗。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体会诗人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思。
-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提升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中景与情的交融,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对仗工整等。
- 教学难点
- 深入领会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以及蕴含其中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
教学方法
-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情感。
-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以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引入,提问学生对杜甫的了解,引导学生回忆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他的一些代表作品,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杜甫晚年的代表作《登高》。
(二)背景介绍(3分钟)
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当时杜甫长期漂泊,年老多病,生活困苦,重阳节登高时,面对萧瑟秋景,诗人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沉郁顿挫的千古绝唱。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5分钟)
-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 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歌的节奏。
(四)疏通诗意(10分钟)
- 学生结合课++释,自主翻译诗句,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尝试解决。
-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
- “风急天高猿啸哀”:“哀”,凄厉,这句诗描绘了秋风猛烈、天空高远、猿猴哀啼的悲凉景象。
- “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回”,回旋,这句写水清沙白的江渚上鸟儿盘旋。
-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落叶。“萧萧”,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 “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无穷无尽。
- “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指远离故乡。“悲秋”,因秋景而引发悲伤之情。“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 “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一生。“多病”,疾病缠身。“独”,独自。
-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指诗人一生艰难坎坷。“苦恨”,极其遗憾。“繁霜鬓”,头发变得花白。
- “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衰颓,失意。“新停”,刚刚停止,诗人因病戒酒。
(五)研读诗歌,体会情感(15分钟)
- 提问:诗歌开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开篇描绘了一幅秋风急劲、天空高远、猿猴哀啼、水清沙白、鸟儿盘旋的悲凉秋景图,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哀伤的氛围。
- 让学生找出诗中写景的诗句,分析景中所蕴含的情感。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借落叶飘零、江水奔腾的景象,抒发了时光流逝、历史沧桑之感,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通过秋风、高猿、清渚、白沙、飞鸟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孤独、哀伤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
- 提问:“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句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这句诗蕴含了诗人多重情感。“万里”写出了离家之远;“悲秋”表达了因秋景而生的悲伤;“常作客”体现了长期漂泊的羁旅之愁;“百年多病”描绘了诗人年老体弱、疾病缠身的状况;“独登台”则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这些情感相互交织,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思。
- 最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生艰难坎坷,穷困潦倒,年老多病,却因病戒酒,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和悲愤之情。
(六)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10分钟)
提问: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对秋风、落叶、江水等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孤独、悲愤等情感。
- 对仗工整:诗中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仗工整,不仅在形式上整齐美观,而且在内容上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炼字:如“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急”“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清”“白”,都生动地描绘了景物的特点,烘托了氛围。
结合具体诗句,详细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七)课堂小结(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等。
- 总结杜甫《登高》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沉郁顿挫的风格,情景交融的意境,工整严谨的对仗,精炼生动的语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诗歌艺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广阔的胸怀。
(八)布置作业(2分钟)
- 背诵并默写《登高》。
- 以“秋日登高”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描绘秋日登高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一)主板书
- 诗歌原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诗歌主旨身世之感、家国之思
-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
- 对仗工整
- 炼字
(二)副板书
重点字词解释
- 哀:凄厉
- 渚:水中小块陆地
- 回:回旋
- 落木:落叶
- 萧萧:草木摇落声
- 不尽:无穷无尽
- 万里:远离故乡
- 悲秋:因秋景悲伤
- 常作客:长期漂泊
- 百年:一生
- 多病:疾病缠身
- 独:独自
- 艰难:一生坎坷
- 苦恨:极其遗憾
- 繁霜鬓:头发花白
- 潦倒:衰颓,失意
- 新停:刚刚停止
诗歌层次分析
- 首联:写景,渲染悲凉氛围
- 颔联:写景,抒发时光流逝、壮志难酬之感
- 颈联:抒情,表达多重复杂情感
- 尾联:抒情,尽显穷困潦倒、悲愤遗憾
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能够清晰地呈现诗歌的主要内容、主旨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首诗。😃
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登高》这首诗为核心,注重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标签: #登高教学设计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