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
溺水,已成为威胁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大学时期,学生们的课余活动更加丰富多样,接触水域的机会增多,如学校的湖泊、周边的河流等,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防溺水知识和技能,导致溺水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学生的防溺水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特开展本次大学防溺水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学生了解溺水的成因、危害及常见症状。
- 学生能够掌握预防溺水的方法和溺水时的自救、互救技能。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案例分析、视频观看、模拟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
- 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规定的习惯。
-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溺水的危害,牢固掌握预防溺水的各种方法。
- 熟练掌握溺水自救和互救的技能要点。
- 教学难点
- 如何在实际场景中灵活运用溺水自救和互救技能。
- 培养学生在面对溺水危险时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的心理素质。
- 讲授法:讲解溺水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自救互救方法等。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溺水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经验教训。
- 视频演示法:播放防溺水相关视频,直观展示溺水场景和正确的应对方法。
- 模拟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溺水自救和互救的模拟演练,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收集整理各类溺水案例资料,制作成PPT。
- 准备防溺水相关的视频,如溺水事故警示片、自救互救教学片等。
- 准备模拟溺水急救所需的道具,如假人、救生绳、竹竿等。
- 播放一段令人痛心的溺水事故视频,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溺水事故的严重性。
- 展示一些溺水事故的数据统计,如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大学生溺水事故占比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溺水就在我们身边,防溺水工作刻不容缓。
- 溺水的成因
- 详细讲解溺水发生的原因,如在河边嬉戏打闹、游泳技能不足、酒后游泳、不熟悉水域环境等,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溺水是如何发生的。
- 强调大学生在参与水上活动时,一定要保持警惕,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切勿因一时疏忽而酿成大祸。
- 溺水的危害
- 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阐述溺水的危害,生理上,溺水会导致缺氧,引起脑部损伤、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心理上,溺水事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同时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 结合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溺水危害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
- 不私自下水游泳
- 强调大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规定,不在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 以学校周边的水域为例,向学生介绍哪些地方是危险水域,让学生明确禁止游泳的区域。
- 游泳前做好准备
- 讲解游泳前进行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如活动关节、拉伸肌肉等,避免在游泳过程中发生抽筋等意外情况。
- 提醒学生在游泳前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或疾病,应避免游泳。
- 在家长或老师带领下游泳
- 强调有家长或老师陪同游泳的安全性,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危险情况。
- 鼓励学生在参与水上活动时,主动告知家长或老师自己的去向,确保有人知道自己的行踪。
- 熟悉水域环境
- 教导学生在游泳前要了解水域的深浅、水流情况、有无暗流等,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向当地居民咨询等方式,熟悉周边水域环境。
- 佩戴好救生设备
- 介绍常见的救生设备,如救生衣、游泳圈等,并强调正确佩戴和使用救生设备的方法。
- 提醒学生在参与水上活动时,一定要佩戴好救生设备,确保自身安全。
- 溺水自救
- 保持冷静:讲解在溺水时保持冷静的重要性,只有冷静才能更好地思考应对方法。
- 仰泳露鼻:演示正确的仰泳姿势,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水中保持呼吸,将口鼻露出水面,避免呛水。
- 呼喊求救:教导学生在溺水时要大声呼喊,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寻求帮助。
- 岸边借力:如果周围有可以抓住的物体,如岸边的树枝、石头等,要尽量抓住,借助物体的力量保持身体漂浮。
- 溺水互救
- 发现有人溺水:强调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要惊慌,要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 寻找救援工具:如果附近有救生设备,如救生衣、竹竿等,要迅速将其扔给溺水者,让他抓住,以增加获救的机会。
- 岸上救援:如果不会游泳,不要贸然下水救援,可以在岸上寻找长竹竿、绳索等工具,将其一端递给溺水者,让他抓住,然后慢慢将他拉向岸边。
- 水中救援:如果会游泳,在救援时要从溺水者的背后接近,避免被他抱住,然后用仰泳的方式将他带回岸边。
- 模拟演练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名假人,模拟溺水场景。
- 让学生按照所学的溺水自救和互救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在旁进行指导和纠正。
- 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溺水时的紧张情况,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 组织学生围绕“如何在校园内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思维,同时对可行的建议进行记录和整理,为今后开展校园防溺水宣传活动提供参考。
-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溺水的成因、危害、预防方法以及自救互救技能等。
- 再次强调防溺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提醒学生在遇到溺水危险时,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并及时寻求专业救援人员的帮助。
- 制作一份防溺水手抄报,内容包括溺水的危害、预防方法、自救互救技能等,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 与家人一起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片,并与家人分享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防溺水知识。
- 在校园内设置防溺水宣传展板,定期更新内容,展示溺水事故案例、预防措施和自救互救方法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安全教育。
- 组织开展防溺水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防溺水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防溺水知识,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行踪,共同做好学生的防溺水工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三)预防溺水方法(20分钟)
(四)溺水自救与互救(30分钟)
(五)讨论与分享(15分钟)
(六)课堂总结(5分钟)
(七)课后作业
教学延伸
通过本次大学防溺水教学活动,希望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溺水的危害,掌握有效的预防方法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让青春之花在安全的环境中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标签: #防溺水教学设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