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两只小象》,并能用轻快的声音和有趣的动作表现歌曲。
- 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 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轻快的声音和有趣的动作表现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以及大象鼻子相互钩一钩的动作。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 演示法:教师示范歌曲的演唱和动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和动作,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 导入(3 分钟)
- 教师播放两只小象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两只小象的动作和表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做什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引导他们说出两只小象在河边玩耍的情景。
- 学唱歌曲(15 分钟)
- 教师播放歌曲《两只小象》,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教师带领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歌曲旋律,注意引导学生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节奏。
-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哟啰啰”“河边走”等。
- 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和有趣的动作表现歌曲。
- 表现歌曲(15 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两只小象。
-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动作设计,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 教师播放歌曲《两只小象》,学生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表现两只小象在河边玩耍的情景。
- 教师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模仿,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 音乐游戏(10 分钟)
-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面对面站立,双手相勾模拟象鼻,教师播放歌曲《两只小象》,两组学生边唱边按照歌曲的节奏左右摇动“象鼻”,当唱到最后一句时,两组学生互相“钩一钩”。
-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指导并参与游戏。
- 教师评价游戏情况,表扬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团结合作精神。
- 课堂小结(2 分钟)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歌曲《两只小象》的演唱、动作表现和音乐游戏等。
- 教师提问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如回家后继续练习歌曲和动作等。
- 课后作业(课后 2 分钟)
- 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歌曲《两只小象》,并与家人一起表演。
- 学生分组制作“两只小象”的头饰,为下一节课的表演做准备。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学唱歌曲、表现歌曲和音乐游戏等环节,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和动作表现,体验到了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教师也注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发展。
- 不足之处在于,在音乐游戏环节中,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游戏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环节 | 教学方法 | 教学目标 | |
---|---|---|---|
导入 |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两只小象的动作和表情。 | 提问法、演示法 |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两只小象的动作和表情。 |
学唱歌曲 | 播放歌曲《两只小象》,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播放法、教唱法 | 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学习歌曲的演唱。 |
表现歌曲 |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两只小象。 | 讨论法、演示法 |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两只小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
音乐游戏 | 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面对面站立,双手相勾模拟象鼻,教师播放歌曲《两只小象》,两组学生边唱边按照歌曲的节奏左右摇动“象鼻”,当唱到最后一句时,两组学生互相“钩一钩”。 | 游戏法、练习法 | 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
课堂小结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歌曲《两只小象》的演唱、动作表现和音乐游戏等。 | 提问法、总结法 |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
课后作业 | 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歌曲《两只小象》,并与家人一起表演。 | 练习法、家庭作业法 |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歌曲和动作,巩固所学内容。 |
标签: #两只小象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