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11.2功率的教学设计,让物理课堂绽放高效光彩

jiayaozb.com45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了解功率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类比速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能力。
  •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热情。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功率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 功率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1. 教学难点
  • 理解功率概念,区分功与功率。
  • 正确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类比法、练习法相结合,通过讲授让学生系统学习知识,讨论法激发学生思维,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两位建筑工人将相同质量的建筑材料提升到相同高度,但所用时间不同的图片,提问:哪位工人做功快?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导学生回顾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从而类比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引出新课——功率。
  2. 新课讲授(25分钟)
  • 功率的概念(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多个做功实例,如起重机吊起重物、汽车行驶、人跑步等,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做功快慢,引导学生思考:在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的物体做功快;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少的物体做功快,进一步总结出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功率的计算公式(10分钟)类比速度公式(v = s/t),引导学生得出功率公式(P = W/t),讲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强调公式的单位:(W)的单位是焦耳(J),(t)的单位是秒(s),则(P)的单位是瓦特(W),简称瓦,介绍常用的功率单位还有千瓦(kW),1kW = 1000W。
  • 功率公式的应用(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率公式的应用,一台起重机将重(3×10^4N)的货物匀速提高(10m),所用时间为(20s),求起重机对货物做功的功率,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值,然后代入公式计算,解题过程如下:已知:(G = 3×10^4N),(h = 10m),(t = 20s)求:(P)解:起重机对货物做的功(W = Gh = 3×10^4N×10m = 3×10^5J)根据功率公式(P = W/t),可得(P = 3×10^5J÷20s = 1.5×10^4W)
  1. 课堂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功率公式的应用,请学生回答功率与功、时间之间的关系,功率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等问题,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2. 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题,如: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发动机的功率为(60kW),行驶速度为(72km/h),求汽车受到的牵引力,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3.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课本上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布置一道拓展性作业:调查生活中一些用电器的功率,并计算使用一定时间所消耗的电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类比速度的概念引入功率,有助于学生理解功率这一抽象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一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功率概念的深入讲解,多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要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标签: #11.2 功率的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