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同伴进行曲音乐教学设计

jiayaozb.com2180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进行曲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欣赏《同伴进行曲》,学生能够辨别乐曲的段落,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3. 学生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欣赏《同伴进行曲》,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 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
  2. 难点
  3. 理解进行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方法

    1. 欣赏法:通过欣赏《同伴进行曲》,引导学生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 演示法:用图谱、身体动作等方式演示乐曲的曲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身体动作的表现,体验乐曲的情绪和结构。

    教学过程

    1. 导入
      •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引导学生回忆在什么场合听到过这首乐曲。
      • 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在什么时候用比较合适?
      • 引出进行曲的概念: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它的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
    2. 欣赏《同伴进行曲》
      • 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 提问:这首乐曲和《运动员进行曲》有什么不同?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 再次欣赏乐曲,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速度。
      • 提问:乐曲的旋律是怎样的?节奏有什么特点?速度是快还是慢?
      • 介绍乐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 分段欣赏
      • 欣赏 A 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 提问:A 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是快还是慢?
      • 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表现 A 段的节奏。
      • 欣赏 B 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变化。
      • 提问:B 段的旋律和 A 段有什么不同?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 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 B 段的旋律变化。
      • 欣赏 A1 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再现。
      • 提问:A1 段和 A 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 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 A1 段和 A 段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 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
      • 出示图谱,引导学生观察图谱上的符号和线条,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 教师哼唱乐曲,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
      • 分组表演,教师评价。
    5. 课堂小结
      • 总结进行曲的特点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学习音乐。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同伴进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能够辨别乐曲的段落,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并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教学过程中,通过欣赏、演示、实践等多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导入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引导学生回忆在什么场合听到过这首乐曲。提问、讨论引出进行曲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欣赏《同伴进行曲》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提问、讨论、再次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特点。
      分段欣赏欣赏 A 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提问、讨论、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让学生了解 A 段的旋律、节奏和速度特点,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欣赏 B 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变化。提问、讨论、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让学生了解 B 段的旋律变化特点,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欣赏 A1 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再现。提问、讨论、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让学生了解 A1 段和 A 段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出示图谱,引导学生观察图谱上的符号和线条,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演示、讨论、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谱,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现。
      课堂小结总结进行曲的特点和在生活中的作用。评价、鼓励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学习音乐。

      标签: #同伴进行曲音乐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