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幼儿了解粽子的形状和特点,学习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粽子。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
- 通过制作粽子,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兴趣,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和手工的形式表现出来。
- 让幼儿掌握制作粽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折纸、粘贴等。
- 难点
-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制作出造型独特、色彩丰富的粽子。
-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确保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 各种形状、颜色的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手工材料。
- 粽子实物若干,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 展示作品的展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端午节的相关视频,引出主题——粽子。
-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会吃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出端午节和粽子。
展示粽子实物,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颜色和花纹。
- 提问:“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颜色?上面还有什么图案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观察与讨论(10分钟)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粽子的形状和制作方法。
- 引导幼儿思考:“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粽子呢?”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粽子的结构和制作要点。
(三)教师示范(10分钟)
教师示范用彩纸制作粽子的步骤。
- 取一张绿色的彩纸,将其对折成三角形,作为粽子的粽叶部分。
- 用彩色纸剪出一些细长条作为粽绳,粘贴在粽子的一角。
- 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纸,揉成小团作为粽子的馅料,放入粽叶中。
- 用胶水将粽叶的边缘粘贴起来,一个可爱的粽子就做好啦!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强调制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如折纸的方法、粘贴的牢固性等,同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为粽子添加不同的装饰。
(四)幼儿实践(20分钟)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彩纸和材料,开始制作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和胶水。
- 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鼓励他们尝试制作。
- 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粽子造型,如动物形状的粽子、带有花纹的粽子等。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 幼儿将制作好的粽子作品展示在展板上。
- 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粽子,为什么。
-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对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给予表扬,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活动延伸(5分钟)
- 将幼儿制作的粽子作品布置在教室的主题墙上,营造端午节的氛围。
-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与端午节相关的材料,如彩泥、颜料等,让幼儿继续创作与端午节有关的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美术制作粽子教案的实施,幼儿对端午节和粽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美术创作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大胆地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教师在示范和指导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鼓励幼儿创新,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个别幼儿在使用剪刀和胶水时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练习和指导,总体而言,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 #大班美术制作粽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