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知道粽子的形状和颜色。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 通过绘画粽子,让幼儿体验端午节的快乐和温馨,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各种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粽子的形状和特征,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粽子。
-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不同的粽子形象,并注意画面的布局和色彩的搭配。
教学方法
-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粽子、图片、视频等,让幼儿了解粽子的形状、颜色、种类等特征。
- 演示法:教师用示范画的方式,演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粽子,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 创作法: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自己心目中的粽子形象,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个性。
- 评价法: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 实物粽子、图片、视频等。
- 画纸、彩色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 音乐《端午节》。
教学过程
- 导入环节
- 播放音乐《端午节》,让幼儿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你们吃过粽子吗?粽子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粽子,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 观察环节
- 展示实物粽子,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粽子的形状、颜色、种类等特征。
- 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幼儿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粽子,拓展幼儿的视野。
- 演示环节
- 教师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示范画一个粽子,边画边讲解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搭配等。
- 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示范画,思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粽子的形状和特征。
- 创作环节
- 播放轻松的音乐,让幼儿自由选择画纸和彩色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心目中的粽子形象。
-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展示环节
-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画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其他幼儿用欣赏的眼光观察作品,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评价环节
-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幼儿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 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
- 延伸环节
-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班级或幼儿园的墙上,让更多的人欣赏。
-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继续进行绘画创作。
- 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观察、演示、创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粽子的形状、颜色、种类等特征,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通过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介绍,让幼儿体验了端午节的快乐和温馨,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不同的粽子形象,并注意画面的布局和色彩的搭配,教师也注重与幼儿的互动,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在教学延伸环节,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班级或幼儿园的墙上,让更多的人欣赏,同时也鼓励幼儿继续进行绘画创作,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教师还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标签: #大班绘画粽子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