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探索地球奥秘—科学区认识地球教案

jiayaozb.com40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
  • 认识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能说出一些主要的大洲和大洋名称🧐。
  • 激发幼儿对地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地球仪、图片等教具,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和发现地球的奥秘👀。
  • 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 开展地球知识小实验,如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让幼儿亲身体验地球的运动规律,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幼儿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帮助幼儿建立地球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的形状、陆地和海洋分布等特征📚。
  • 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仪,认识一些主要的大洲和大洋名称,并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它们的位置🗺️。
  1. 教学难点
  • 让幼儿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这两种运动对地球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影响,这对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 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对地球的深入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地球仪、地球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地球的形状、陆地和海洋分布等特征,帮助幼儿建立起对地球的初步认识👀。
  2. 提问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地球的奥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上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代表什么?”等问题,帮助幼儿逐步深入了解地球。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共同探索地球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视野👫。
  4. 实验操作法开展地球知识小实验,如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让幼儿亲身体验地球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验操作,幼儿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1. 地球仪若干个,确保每个幼儿小组都能有一个地球仪进行观察🗺️。
  2. 世界地图、各大洲和大洋的图片资料,用于辅助教学,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科普视频,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地球的运动现象🎬。
  4. 制作地球模型的材料,如蓝色卡纸(代表海洋)、绿色卡纸(代表陆地)、剪刀、胶水等,用于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
  5. 相关的地球知识绘本,供幼儿在活动后自主阅读,进一步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地球的美丽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地球的壮丽景色,如高山、大海、蓝天白云等,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呀?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哪里吗?”引导幼儿回答出地球,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认识地球🌏。

(二)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基本特征(7分钟)

  1. 教师向幼儿展示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地球仪的形状,并提问:“地球仪看起来像什么形状呀?”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仪的形状,如圆圆的、像个球等👀。
  2. 教师总结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并告诉幼儿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很大很大,我们就生活在地球的表面🌏。
  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布,提问:“地球仪上有哪些颜色呀?这些颜色都代表什么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代表海洋,绿色的部分代表陆地🧐。
  4. 教师进一步讲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让幼儿了解到地球表面大约有七成是海洋,三成是陆地🌊🌍。

(三)认识大洲和大洋(10分钟)

教师拿出世界地图,向幼儿介绍世界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并逐一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

  •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教师结合地球仪,让幼儿在地球仪上找到相应的大洲和大洋,并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2. 为了帮助幼儿记忆,教师可以教幼儿一首简单的儿歌:《七大洲四大洋》地球大,分五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还有大洋洲。地球有个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相连好风光。
  3.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幼儿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如“亚洲在哪里呀?”“哪个大洋面积最大?”等问题,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10分钟)

  1. 教师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科普视频,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地球的运动现象🎬。
  2.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结合地球仪进行讲解:
  • 地球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就是因为地球在自转🌞🌙。
  • 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叫做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的现象,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就是因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倾斜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结果🌱🍃🌾❄️。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

  • 拿出一个手电筒当作太阳,让幼儿拿着地球仪围绕手电筒转动,模拟地球的公转,在转动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仪上不同位置被光照到的情况,感受四季的变化😃。
  • 让幼儿自己转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仪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如“如果地球不转了,会怎么样?”“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呢?”等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五)小组活动——制作地球模型(15分钟)

  1. 教师为每个幼儿小组提供制作地球模型的材料,如蓝色卡纸、绿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2. 教师向幼儿讲解制作地球模型的步骤:
  • 让幼儿将蓝色卡纸剪成圆形,代表地球的海洋🌊。
  • 将绿色卡纸剪成大小不一的形状,代表地球上的陆地🌍。
  • 让幼儿用胶水将陆地形状粘贴在蓝色卡纸上,制作成地球模型。
  • 鼓励幼儿在地球模型上标注出自己认识的大洲和大洋名称🗺️。
  1. 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特的地球模型👍。
  2. 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地球模型上的大洲和大洋分布情况🧐。

(六)总结与分享(5分钟)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所学的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陆地和海洋分布、大洲和大洋名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知识📚。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对地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呀?”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探索精神,同时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和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4. 教师再次强调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从自身做起,爱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教学延伸

  1. 在科学区投放更多关于地球的科普资料,如书籍、图片、视频等,让幼儿在自主活动时间继续探索地球的奥秘📖🎬。
  2. 组织幼儿开展“保护地球”的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表达自己对保护地球环境的想法和愿望🖌️。
  3.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地球主题的手抄报,进一步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和了解👨‍👩‍👧‍👦。

注意事项

  1. 在使用地球仪和教具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因好奇而损坏教具或发生危险⚠️。
  2.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科学知识时,要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免幼儿理解困难😕。
  4. 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幼儿整理好活动材料和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责任感🧐。

标签: #科学区认识地球教案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