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鸭在遇到困难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精神。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开动脑筋,尝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鸭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态度。
- 学习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 难点
- 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并能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小池塘边。(展示小池塘的图片)在这个小池塘边呀,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瞧,这是谁呀?(出示小鸭的图片)
- 大家看,小鸭今天特别高兴,它想要去做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们猜猜它要去干什么呢🧐?
(二)故事讲述(15分钟)
声情并茂地讲述《小鸭下水洼》的故事:
- 有一天,阳光明媚,小鸭来到了一个小水洼边,水洼里的水清澈见底,小鸭兴奋极了,它心想:“哇,这里的水看起来好清凉呀,我要下去痛痛快快地洗个澡。”
- 小鸭“扑通”一声跳进了水洼里,可是,它没想到这个水洼有点浅,它的身子陷进去后,怎么也拔不出来了😟。
- 小鸭着急地拍打着翅膀,大声呼喊:“救命呀!救命呀!谁来帮帮我!”
讲完故事的第一部分,提问学生:
- 小鸭遇到了什么麻烦呀?(引导学生回答小鸭陷在水洼里出不来了)
- 如果你是小鸭,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三)深入理解(20分钟)
继续讲述故事:
- 这时,小鸟飞来了,它听到小鸭的呼救声,连忙问:“小鸭,你怎么啦?”小鸭哭着说:“我不小心跳进了水洼里,现在出不去了😭。”小鸟说:“别着急,我来帮你。”可是,小鸟的力气太小了,它怎么也拉不动小鸭。
- 小猫跑了过来,它问清楚情况后,也想帮忙,小猫用爪子抓住小鸭,用力往上拉,可还是拉不动。
- 就在大家都很着急的时候,小猴子来了,小猴子看了看四周,发现旁边有一根树枝,它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小猴子把树枝的一端伸进水里,让小鸭抓住,然后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小鸭拉了出来。
- 小鸭感激地对大家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救了我!要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小动物们笑着说:“不用谢,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呀😄。”
讲完故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 小鸭遇到困难时,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帮忙了呀?(依次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小猫、小猴子)
- 小鸟和小猫是怎么帮小鸭的?它们帮成功了吗?为什么?(让学生理解小鸟和小猫虽然尽力了,但由于自身力量有限,没能成功救出小鸭)
- 小猴子是用什么办法救出小鸭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子利用树枝这个工具,大家一起合作救出了小鸭)
- 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道理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他们说出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开动脑筋,同时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角色扮演(20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小鸭、小鸟、小猫、小猴子。
- 每个小组的学生先熟悉自己角色的台词和动作,然后进行表演。
- 扮演小鸭的学生要表现出掉进水里时的着急和被救后的感激;扮演小鸟的学生要表现出热心帮忙但又无能为力的样子;扮演小猫的学生要展现出努力拉小鸭但力气不够的神情;扮演小猴子的学生要演出聪明机智地想出办法的神态。
表演结束后,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说说哪个小组表演得最生动,最能体现出故事中角色的特点。
(五)总结拓展(10分钟)
总结故事内容和所传达的道理:
- 今天我们一起听了《小鸭下水洼》的故事,小鸭在遇到陷在水洼里的困难时,小鸟、小猫和小猴子都来帮忙了,虽然小鸟和小猫一开始没能成功,但它们没有放弃,聪明的小猴子想出了好办法,大家一起合作把小鸭救了出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要勇敢地面对,开动脑筋想办法,还可以和身边的人一起合作,这样就能克服困难啦💪。
拓展延伸:
-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呀🧐?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进一步加深对故事道理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小鸭下水洼》的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故事、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紧张,表现不够自然,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遇到困难的经历时,发现有些学生的表达还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总体而言,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
标签: #小鸭下水洼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