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符号“-=”,理解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含义。
- 熟练掌握运用“-=”进行简单数学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相关算式。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 经历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
-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深刻理解符号“-=”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 能够正确运用“-=”进行数学计算。
- 教学难点
- 清晰区分“-=”与其他相似数学符号的差异。
- 灵活运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简单的数学算式,如:
- 5 + 3 = 8
- 9 - 4 = 5
- 2 × 3 = 6
- 8 ÷ 2 = 4
-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回顾之前学过的运算符号“+”“-”“×”“÷”及其运算规则。
-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学运算符号,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符号,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符号有点关系哦,大家猜猜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5 分钟)
认识符号“-=”
-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5 -= 3
- 向学生解释:“这个符号‘-=’叫做减等于,它表示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后得到的结果,5 -= 3 就是说从 5 里面减去 3 后剩下的数是多少。”
- 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的含义。
运算规则讲解
- 以 5 -= 3 为例,详细讲解运算过程:
- 先写出完整的算式 5 - 3 = 2,然后说明“-=”其实就是把这个减法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在等号右边。
- 再举例:8 -= 5,先算 8 - 5 = 3,8 -= 5 = 3。
- 强调:在计算“-=”运算时,要先算出等号左边减法算式的结果,然后将结果写在等号右边。
(三)课堂练习(15 分钟)
基础练习
- 在黑板上出示一些简单的“-=”运算题目,如:
- 7 -= 4
- 9 -= 6
- 12 -= 8
-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和计算错误。
对比练习
- 给出以下几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
- 5 - 3 = 5 -= 3 =
- 8 - 2 = 8 -= 2 =
- 10 - 4 = 10 -= 4 =
- 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与普通减法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拓展练习
- 出示一些稍复杂的题目,如:
- 15 -= ( ) = 7
- ( ) -= 6 = 9
-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小组讨论(10 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
-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可能会用到符号‘-=’呢?”让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 可能在计算购物找零时会用到,如果带了一定金额的钱去买东西,用带去的钱数减去商品价格,得到的找零金额就类似于“-=”运算。
- 又如:统计数量变化时,原来有一些物品,拿走一部分后,剩下的数量也可以用“-=”来表示。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符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符号呀?”“它表示什么意思呢?”“怎么进行计算呢?”
- 请几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
- 今天我们认识了符号“-=”,它表示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后得到的结果,在计算时,要先算出等号左边减法算式的结果,再将结果写在等号右边,通过练习和讨论,大家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准确运用这个符号解决数学问题。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书面作业
-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如:
- 13 -= 5 =
- 20 -= ( ) = 12
- ( ) -= 9 = 11
- 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计算准确。
实践作业
-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关系,并记录下来,明天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资源
- 多媒体课件,包含符号“-=”的动画演示、相关练习题等。
- 黑板、粉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符号“-=”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和练习法,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逐步掌握知识,从课堂练习和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的含义并正确进行计算,但仍有少数学生在区分“-=”与其他符号时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辅导,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标签: #认识符号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