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散文经典版赏析教案,品味文字中的诗意与情感

jiayaozb.com530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经典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和思考。
  2. 培养学生敏锐的文学感知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散文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
  3. 通过赏析散文,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增强其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分析散文的主题、情感与思想内涵。
    • 解读散文的语言魅力,包括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
    • 剖析散文的结构布局及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2. 难点
    • 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挖掘散文深层的情感与哲理,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风格散文的独特艺术价值,提高其对多样化文学表达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知识、赏析方法和重点难点,为学生搭建理解散文的框架。
    2.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情感基调,增强对文本的感性认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散文中的关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营造与散文主题相符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展示一段优美的散文片段,如朱自清《春》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2. 提问学生:这段文字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们能猜到这是出自哪篇散文吗?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散文经典版赏析。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它不受韵律、节奏和篇幅的严格限制,能够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生活感悟。
      • 特点包括:形散神聚,即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但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语言优美凝练,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2. 讲解散文赏析的角度
      • 主题思想:分析散文所表达的核心观点、情感或哲理,思考作者通过作品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 语言特色:品味散文的用词精妙、句式变化、修辞手法运用等,体会其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 结构特点:研究散文的行文思路、段落组织、开头结尾的方式等,理解其结构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三)作品赏析(30分钟)

      1. 选取一篇经典散文,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详细赏析
        • 主题思想:文章通过回忆童年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作者对童年快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 语言特色
          • 用词生动形象,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段文字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描写和动词,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
          • 句式灵活多变,有长句如“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也有短句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长短句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 修辞手法多样,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油蛉和蟋蟀以人的行为和情感,增添了百草园的趣味。
        • 结构特点: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直接点明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怀念之情,中间分别详细描述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结尾再次强调对这段童年时光的难忘,各个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如“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家了,从一扇黑油的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这段文字既承接上文对百草园生活的结束,又自然地引出下文对三味书屋的描写。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 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理解和感受,重点讨论文章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以及原因。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四)课堂练习(20分钟)

          1. 发放另一篇散文经典作品,如冰心的《小桔灯》,让学生自主进行赏析。
          2. 要求学生从主题思想、语言特色、结构特点三个角度入手,撰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3. 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在赏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堂总结(5分钟)

          1.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赏析文章,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散文赏析方法和要点,强调通过对散文主题、语言和结构的分析,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散文经典作品的赏析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散文进行分析和解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挖掘散文深层哲理时,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训练,课堂时间有限,对于一些学生的精彩发言未能给予更充分的讨论和拓展,这也是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体而言,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散文经典版赏析教案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