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提高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
-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
- 教学重点
- 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主旨。
-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教学难点
- 展示江上捕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在江上捕鱼是一件怎样的事情?
- 引出课题《江上渔者》,介绍作者范仲淹,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关心民生疾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江上渔者》,看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 重点强调“鲈(lú)”“脍(kuài)”等字的读音。
- 读出诗句的节奏: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
-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共性问题。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讲解:“往来人”指来来往往的人。“但”只。“爱”喜欢。
- 诗意: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讲解:“君”你。“一叶舟”像一片树叶似的小船。“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 诗意:你看那像一片树叶似的小船,在风浪里时隐时现,漂荡不定。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指导语言表达。
- 组织学生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 画面:江面上人来人往,人们都在欣赏鲈鱼的鲜美,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江中的小船上,渔夫正在冒着生命危险捕鱼。
- 情感: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江上捕鱼者的深切同情,来往的人只知道鲈鱼好吃,却不知道捕鱼者的艰辛与危险,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劳动人民的忽视。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只看到事物表面美好,而忽略背后艰辛的现象。
- 引导学生带着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读出人们对鲈鱼的喜爱之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读出对捕鱼者的同情与担忧:“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闭眼倾听,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 全班配乐朗读,营造氛围,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 展示一些反映劳动人民艰辛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劳动人民的不易。
-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词或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 强调诗歌中体现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所蕴含的哲理,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珍惜生活。
- 江上捕鱼图片
- 简单介绍范仲淹
- 原文展示
- 重点字音标注
- 节奏划分示意
- 逐句诗句展示
- 注释详解
- 诗意呈现
- 诗歌画面描述
- 情感分析引导问题
- 朗读指导要点
- 配乐选择示意
- 相关图片或视频链接展示区
- 拓展问题引导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0分钟)
(五)朗读感悟,情感升华(8分钟)
(六)拓展延伸(5分钟)
(七)课堂小结(2分钟)
教学课件展示
(一)封面江上渔者
作者:范仲淹
(二)导入部分
(三)初读古诗
(四)理解诗句
(五)深入探究
(六)朗读感悟
(七)拓展延伸
(八)课堂小结框架
情感升华话语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和丰富实用的课件,希望能带领学生走进《江上渔者》的世界,让他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更能培养人文情怀,提升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计及课件展示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完善,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标签: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及课件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