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蜿蜒、磅礴、随心所欲”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索溪峪的“野”。
-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感受索溪峪的“野”,体会作者对索溪峪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 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在写景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索溪峪😃。(播放一段索溪峪自然风光的视频,展现索溪峪的奇峰异石、清澈溪水、茂密森林等美景)
- 看完视频,大家说一说索溪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索溪峪的初步印象)
-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曹敬庄一同走进索溪峪,去领略它那独特的“野”性💖,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蜿蜒、磅礴、荡涤、千峰万仞、绵亘蜿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亭亭玉立、窈窕淑女、返璞归真
- 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
- “蜿蜒”: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可以结合课文中描写索溪峪山路的句子来理解,如“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山路沿着小溪蜿蜒而上。”让学生想象山路弯弯曲曲的样子,加深对“蜿蜒”的理解。
-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可以联系生活中看到的磅礴的景象,如大海的波涛、雄伟的山脉等,也可以结合课文中描写索溪峪山的句子“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来体会山的磅礴气势。
- “荡涤”:洗涤,通过查字典,让学生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索溪峪的山水是如何荡涤人们的心灵的。
- “千峰万仞”:形容山峰多而高,险峻,可以让学生数一数文中描写了多少座山峰,感受山峰数量之多,再结合“拔地而起”“摇摇晃晃”等词语体会山峰的险峻。
- “绵亘蜿蜒”: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连续不断,弯弯曲曲地延伸,结合课文中山脉连绵不断的描写来理解。
-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什么时候会随心所欲,在文中指什么随心所欲。
-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些方面不拘一格。
-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文中用来形容索溪峪的山姿态优美。
- “窈窕淑女”:指美丽而有品行的女子,这里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将索溪峪的山比作窈窕淑女。
-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让学生思考索溪峪的山水让人有返璞归真之感的原因。
-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学生默读后回答,教师板书: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 山野
- 指名朗读描写山的段落,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山的“野”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
-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通过描写山的险峻,如断壁悬崖、半边悬空的巨石、“一线天”“百丈峡”等,突出山的惊险之野。
-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写出山的数量众多、连绵不断,展现出山的磅礴之野。
-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姿态各异,不拘一格,体现出山的随心所欲之野。
- 指导朗读,读出山的惊险、磅礴、随心所欲的气势。
-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山的样子,用自己的话描述山的“野”。
- 水野
- 自由朗读描写水的段落,思考:水的“野”表现在哪里?
- 交流反馈
- “索溪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索溪峪比作野孩子,写出了水的活泼、调皮,充满野性。
- “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进一步体现了水的顽皮,它与山路互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水的喜爱之情,带着这种情感朗读。
- 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溪或河流。
- 动物野
- 轻声朗读描写动物的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动物的“野”的。
- 分析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树下走过时,一只小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女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走了,而那只调皮的家伙,却快活地叫着,跳到另一棵树上去了。”通过描写猴子的动作,如“跳来跳去”“恶作剧地撒尿”“快活地叫着”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猴子的野性十足。
- 提问: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到动物的自由自在、活泼可爱,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
-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动物的野性和活泼。
- 游人野
- 快速浏览描写游人的段落,说说游人的“野”表现在哪些地方。
- 学生回答
“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童年的功课,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手提皮鞋、++,踩着乱石,从齐膝的水中蹚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游人在索溪峪的山水间无拘无束,尽情享受,攀缘、蹦跳、蹚水等行为都表现出他们的野性。
- 思考:为什么说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因为人们摆脱了城市生活的束缚,与自然融为一体,恢复了原本的质朴状态)
-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写游人的“野”,表达了对索溪峪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对这种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
- 分角色朗读,读出游人的欢乐和自在。
- 总结写法
-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索溪峪的“野”的。
- 师生共同总结:作者抓住索溪峪山、水、动物、游人的特点,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使索溪峪的“野”跃然纸上,作者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 拓展延伸
- 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 提示:可以先确定要写的景物,然后思考从哪些方面来写它的特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如何融入自己的感受等。
- 学生写作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修改。
- 选择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山、水、动物、游人的野性十足。
- 强调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运用所学方法,写出更生动、更有感染力的文章。
- 再次引导学生感受索溪峪的自然风光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 将课堂上写的景物短文进行修改完善,誊写在作文本上。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标签: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语文
(三)精读课文,感受“野”味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