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致橡树教学设计PPT,展现诗歌魅力,引领学生成长

jiayaozb.com410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现代女性对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爱情和人格的追求,在语文教学中,《致橡树》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优秀文本,一份精心设计的PPT可以为《致橡树》的教学增色不少,帮助教师更生动、高效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魅力。

PPT封面设计呈现**

在PPT封面上,用醒目的艺术字体写上“致橡树——舒婷”,字体颜色可以选择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的色彩,如金黄色或深蓝色,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背景搭配背景可以选取一幅与诗歌意境相符的画面,比如一片宁静的森林中,两棵高大的橡树相互依偎又各自独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这样的背景能够让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就对诗歌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展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学生了解作者舒婷及其创作风格,积累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感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 学习诗歌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追求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人格。
  •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者及背景介绍

  1. 作者简介
  • 以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舒婷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在朦胧诗派中的地位,可以插入舒婷的一张照片,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作者。
  •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她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思考,其代表作有《双桅船》《神女峰》等,《致橡树》更是她的经典之作,以独特的爱情观和女性意识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1. 创作背景
  • 详细阐述《致橡树》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思潮、文化氛围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等方面。
  • “20世纪70年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解放,在这样的背景下,舒婷创作了《致橡树》,这首诗表达了现代女性对传统爱情观念的挑战,追求平等、独立的爱情和人格。”通过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时代意义。

诗歌文本解读

  1. 整体感知
  • 展示诗歌全文,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完后,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整体结构和大致内容。
  • 可以提问:“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框架认识。
  1. 意象分析
  • 逐句分析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如橡树、木棉、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通过图片展示、文字解读等方式,深入挖掘每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 对于橡树,解读为“象征着男性的阳刚之气、伟岸挺拔、坚毅不屈”;对于木棉,解读为“象征着女性的独立自尊、美丽坚强、热情奔放”,让学生明白诗歌是如何运用这些意象来传达主题的。
  1. 情感剖析
  •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包括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对平等、独立爱情的向往,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等。
  • 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情感内涵。

朗读指导

  1. 节奏把握
  • 在PPT上标注出诗歌的节奏划分,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诗歌的节奏特点。
  • 讲解节奏划分的依据,如根据诗句的语法结构、语义停顿等来确定节奏,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下诗歌的韵律之美。
  1. 语调处理
  • 分析诗歌中不同诗句的语调变化,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句,应该读出坚定、自信的语调;而“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则可以读得稍缓一些,带有一种温柔的情感。
  • 通过多次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练习,逐渐掌握诗歌的语调处理技巧,使朗读更富有感染力。

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

  1. 问题设置
  • 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诗歌中表达的爱情观在当今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像橡树和木棉一样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 成果展示
  • 各小组代表发言后,对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写作手法讲解

  1. 象征手法
  • 详细讲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通过具体诗句分析象征意象与所表达情感、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 “用橡树象征男性的优秀品质,用木棉象征女性的独特魅力,两者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对平等、独立爱情的向往。”让学生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1. 对比手法
  • 分析诗歌中对比手法的体现,如将传统的依附式爱情(如凌霄花、鸟儿等)与诗人所追求的平等独立爱情(橡树和木棉)进行对比。
  • 通过对比,突出了诗歌主题,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在增强诗歌表现力方面的作用。

课堂练习

  1. 知识巩固
  • 在PPT上展示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如字词拼写、文学常识填空等,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__诗人,她的代表作有__。”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记忆。
  1. 诗歌鉴赏拓展
  • 给出一首与《致橡树》主题或风格相似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 比如提供一首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让学生从意象、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课堂总结回顾**

  •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及背景、诗歌文本解读、朗读指导、写作手法、小组讨论成果等。
  •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题和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
  1. 情感升华
  • 再次强调诗歌所传达的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爱情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追求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
  • 可以说:“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像橡树和木棉一样,保持独立,相互尊重,追求真正美好的爱情和人生。”

十一、课后作业布置

  1. 书面作业
  • 布置一篇读后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谈谈对《致橡树》的理解和体会,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 通过书面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1. 拓展阅读
  • 推荐舒婷的其他诗歌作品,如《双桅船》《神女峰》等,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并写一篇简短的阅读心得。
  •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拓宽文学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十二、结束页设计

  1. 感谢语
  • 在PPT的结束页,写上“感谢同学们的参与,期待大家在文学的海洋中继续探索!”等温馨的话语。
  1. 联系方式
  • 留下教师的联系方式,如电子邮箱或微信号,方便学生在课后有问题时与教师沟通交流。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致橡树》教学设计PPT,能够将诗歌的魅力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提升,让学生在诗歌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标签: #致橡树教学设计 ppt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