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趣味数学之旅,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教学设计

jiayaozb.com46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 学会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定理,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 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定理。
  1. 教学难点
  •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启一段奇妙的数学之旅😃!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去超市购物,计算商品的总价;修建房屋时,测量土地的面积等等,我们就先来看看数学在一些有趣的问题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动物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啦,小兔子和小猴子参加了跑步比赛,比赛规则是这样的:跑道一圈是 400 米,小兔子每秒钟跑 5 米,小猴子每秒钟跑 3 米,小兔子跑了两圈后,停下来休息了 20 秒,小猴子一直在跑,同学们,你们猜猜谁先到达终点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用到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哦,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吧!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1. 四则混合运算
  •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算式:3 + 5 × 2(3 + 5)× 2
  •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 引导学生回答:第一个算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个算式是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乘法。
  •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 通过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运算顺序:48 - 18 ÷ 3(12 + 18)÷ 524 × (3 + 2)
  1.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呢🧐?
  •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 以乘法分配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它进行简便计算:计算 25 × (4 + 8)= 25 × 4 + 25 × 8= 100 + 200= 300
  • 让学生练习几道简便计算的题目:38 × 29 + 38125 × 8845 × 102
  1. 三角形的认识
  • 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 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学习三角形的分类:
  •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 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 让学生判断一些三角形属于哪种类型:
  • 展示一个三角形,它的三个角分别是 30°、60°、90°,这是什么三角形?
  • 展示另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分别是 4 厘米、4 厘米、5 厘米,这又是什么三角形?
  • 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看看能拼成什么角🧐?
  • 经过学生的操作和观察,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
  •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 50°和 70°,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三)课堂练习(15 分钟)

  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 出示一些拓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简便计算:36 × 99 + 3625 × 32 × 125
  • 解决问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8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学校有一个三角形的花坛,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 6 米、8 米、10 米,如果要在花坛周围每隔 2 米种一棵树,一共需要种多少棵树?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的认识和内角和定理。
  2.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表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五)布置作业(5 分钟)

  1.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后面的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了解它们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形状,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认识三角形并理解其分类和内角和定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地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需要进一步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标签: #数学课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