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沪科版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jiayaozb.com59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说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以及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2. 教学难点
      • 设计实验方案并准确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理解虚像的概念,通过实验现象感受虚像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平静水面中的倒影、穿衣镜中的自己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2.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平面镜成像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30分钟)

      1.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猜想(5分钟)
        •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猜想,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像的位置在哪里?
        •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猜想都很有价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猜想。
      2. 设计实验(10分钟)
        •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确定实验器材(玻璃板、蜡烛、白纸、刻度尺等)、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
        • 教师活动: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对各小组的实验设计进行点评和完善。
      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0分钟)
        • 教师活动: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玻璃板要垂直放置、蜡烛要点燃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设计好的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 教师活动:巡视各小组的实验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 分析与论证(5分钟)
        •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学生活动: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0分钟)

        1. 教师活动:结合光路图,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 教师总结: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反射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人眼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光好像是从镜后的某个位置射来的,这个位置就是物体的像的位置。

        (四)虚像的概念(5分钟)

        1. 教师活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从而引出虚像的概念。
        2.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理解虚像的概念,知道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3. 教师总结:虚像虽然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观察到。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虚像的概念等。
        2.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强化重点知识。

        (六)课堂练习(5分钟)

        1. 教师活动:出示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活动:认真完成练习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纠正。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课后练习题,并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学生活动:记录作业内容,认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质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虚像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标签: #平面镜成像沪科版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