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桂花音乐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音乐的热爱之情,通过音乐欣赏和表现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快乐和自信,激发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 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幼儿熟悉《桂花乐悠悠》这首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准确地跟唱歌曲,引导幼儿学习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简单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和发声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欣赏桂花音乐,让幼儿自主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通过模仿、练习等方式,逐步掌握演唱技巧,提高幼儿的演唱水平,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和节奏创编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让幼儿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桂花乐悠悠》。
- 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意境,感受歌曲中桂花的香气和美好情感。
- 教学难点
- 引导幼儿掌握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韵律。
- 启发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富有创意的动作创编和节奏表演。
教学方法
- 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桂花音乐的音频、视频,展示桂花的图片、实物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桂花的形态和香气,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 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幼儿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歌词含义、演唱技巧等,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 示范演唱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歌曲,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为幼儿提供模仿的榜样,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演唱。
- 游戏教学法:将音乐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如节奏游戏、音乐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启发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启发幼儿自主思考、探索和发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 经验准备:在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或周边环境中的桂花树,让幼儿闻一闻桂花的香气,看一看桂花的样子,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桂花的特征和感受,为学习歌曲积累感性经验。
- 物质准备
- 收集与桂花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 准备歌曲《桂花乐悠悠》的音频和伴奏。
- 准备一些桂花的实物或仿真花朵,用于课堂展示。
- 制作简单的节奏卡片,上面标注有歌曲中的节奏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 播放一段轻柔的风声和鸟鸣声的音频,营造出大自然的氛围,然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你们仿佛来到了哪里?”
- 待幼儿回答后,教师展示一张桂花的图片,说:“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充满花香的世界,去认识一种美丽又芬芳的花——桂花。”
(二)感知体验(7分钟)
- 播放歌曲《桂花乐悠悠》的音频,让幼儿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桂花树下,感受桂花的香气和音乐所带来的美好意境。
- 听完歌曲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曲的初步感受。
- 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
(三)理解学习(12分钟)
- 结合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歌曲的背景知识,如桂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歌曲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 教师范唱歌曲,让幼儿仔细倾听歌词内容,范唱时,教师要注意声音的优美、情感的投入,以及对歌曲节奏的准确把握,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 逐句教幼儿学唱歌曲,重点教唱幼儿较难掌握的部分,如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帮助幼儿感受节奏,也可以利用节奏卡片进行辅助教学。
- 歌曲中的“桂花香呀香满园”这句,“香”字是附点音符,教师可以先示范唱,然后让幼儿模仿,通过反复练习,让幼儿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 又如,“乐悠悠呀乐悠悠”这句中的“乐悠悠”是切分节奏,教师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切分节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节奏的变化,然后引导幼儿跟着模仿。
教唱几遍后,让幼儿跟随歌曲的伴奏轻声跟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或眼神给予幼儿提示和鼓励,帮助幼儿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四)巩固练习(8分钟)
- 采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巩固演唱歌曲,如分组唱、个别唱、接龙唱等,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激发幼儿的演唱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 在幼儿演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演唱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发音、节奏等问题,鼓励幼儿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
- 对于表现出色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小贴纸、小红花等,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拓展创作(10分钟)
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创作。
- 可以让幼儿模仿桂花飘落的样子,用手臂做出轻轻摆动的动作;也可以让幼儿表现出在桂花树下玩耍的情景,如拍手、跺脚、点头等。
- 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表演,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动作进行展示,在小组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幼儿认真观看,并给予掌声鼓励,展示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互相评价,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小组的表演,为什么,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
- 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歌曲《桂花乐悠悠》的演唱、节奏感知以及动作创编等。
- 再次强调桂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欣赏与桂花相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
- 对幼儿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和创新表现,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持续兴趣。
教学延伸
- 在音乐区投放歌曲《桂花乐悠悠》的音频和伴奏,以及相关的打击乐器,如木鱼、沙锤等,让幼儿在自主活动时间里继续演唱歌曲、进行节奏表演。
- 鼓励幼儿回家后,将歌曲《桂花乐悠悠》演唱给家人听,并与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对桂花的认识和感受。
- 开展与桂花相关的主题活动,如绘画活动“我心中的桂花树”、手工制作“桂花飘香”等,让幼儿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进一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中班桂花音乐教案的实施,幼儿在音乐感知、演唱技巧、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幼儿理解歌曲意境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与文化的融合,在幼儿动作创编环节,部分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音乐学习体验,让幼儿在音乐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标签: #中班桂花的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