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死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独特的自然环境等基础知识,提升地理认知水平。
- 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和数据,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地理现象。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神奇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清晰阐述死海的独特性质,如高盐度、浮力大等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 引导学生理解死海在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 难点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死海高盐度形成的复杂过程和相关地理原理。
- 如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死海面临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展示死海独特景观(人们在死海上漂浮、周边荒凉的地貌等)的视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片神奇的海域就是死海,它为什么叫死海?又有着怎样神秘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死海。”
- 知识讲解(15分钟)
- 利用地图,介绍死海的地理位置,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交界处,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
- 讲解死海形成的原因: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断裂带,约旦河等河流注入死海,带来的盐分不断积累,而死海没有出水口,水分蒸发量又大,导致盐分浓度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如今高盐度的死海。
- 展示死海高盐度的数据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盐度之高,并分析高盐度带来的影响,如独特的浮力现象——人可以轻松地漂浮在水面上。
- 小组讨论(15分钟)
- 提出问题:“死海高盐度的环境对周边生态和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对生态而言,死海周边生物种类稀少;对人类活动来说,一方面独特的浮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另一方面高盐度的湖水也可用于提取多种矿物质等。
- 案例分析(10分钟)
- 展示案例:近年来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如气候变化导致约旦河水量减少,注入死海的水量不足;周边地区过度取水用于灌溉和生活等。
- 组织学生讨论应对死海面积缩小的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课堂总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死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独特性质、对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 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死海及其他地理奇观。
-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以“保护死海,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保护死海的想法和建议。
- 收集关于死海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多媒体素材。
- 制作包含死海地理位置、形成过程、相关数据等内容的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准备
在这堂关于《神秘的死海》的课程中,同学们将如同探险家一般,深入揭开死海神秘的面纱🧐,领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同时树立起保护珍贵自然资源的责任感🌍。
标签: #神秘的死海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