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新鲁科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jiayaozb.com59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知道不同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 理解新鲁科版教材中关于原子的构成,包括质子、中子、电子的基本性质和数量关系。
    • 掌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和创造性。
    • 运用图表、模型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贡献,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计算。
    2. 教学难点
      • 对原子结构微观概念的理解,如电子云等。
      • 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同位素、核素等概念的区分与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法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原子结构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微观世界的视频,展示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原子结构。

      (二)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0分钟)

      1. 介绍古代哲学家对原子的认识,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早期探索。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以及现代量子力学模型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各模型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原子结构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教师总结: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努力,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继承性和创新性,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史观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新鲁科版教材中原子的构成(15分钟)

      1. 利用动画演示原子的内部结构,展示质子、中子、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和运动状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原子的微观构成。
      2. 讲解质子、中子、电子的基本性质:
        •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
      3. 介绍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占据了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
      4.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表格,总结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与原子种类的关系,得出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是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5. (四)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10分钟)

        1. 讲解质量数的概念:质量数是指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用符号A表示。
        2. 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之间的关系:A = Z + N
        3. 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利用质量数和质子数求中子数,或利用质量数和中子数求质子数的方法,已知某原子的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18,求该原子的质量数;已知某原子的质量数为35,质子数为17,求其中子数。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同位素与核素(10分钟)

        1. 展示氢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解同位素的概念: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2. 强调同位素的特点:
          • 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 中子数不同,物理性质有所差异。
        3. 介绍核素的概念: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氢的三种同位素都是氢元素的不同核素。
        4. 组织学生讨论同位素、核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同位素及其应用,如碳-14用于考古断代、放射性同位素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等,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同位素和核素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的构成、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以及同位素和核素的概念。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七)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课堂练习
            •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确的是( )A.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 电子在原子核外做高速运动C. 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D. 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电子数之和
            • 已知某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则其核外电子数为,中子数为
            • 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位素的是( )A. 1H和2HB. 14C和14NC. O2和O3D. H2O和D2O
          2. 作业布置
            •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课后习题中与原子结构相关的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同位素在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通过拓展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原子的内部结构等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小组讨论的形式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对于原子结构的微观概念,如电子云等,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讲解和辅导,在时间把控上还需要更加精准,确保各个教学环节能够顺利完成,同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练习,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原子结构这一重要知识。 🌟

            标签: #新鲁科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