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对写法的概念和特点。
- 熟练掌握古诗对写法的基本技巧,如对比、衬托、照应等,并能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运用。
-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能够准确分析古诗中对写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对经典古诗的研读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古诗对写法的规律。
- 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古诗对写法的理解和运用。
- 进行诗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其诗歌创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诗歌创作中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古诗对写法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作用。
- 掌握运用古诗对写法进行诗歌创作的方法和步骤。
-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巧妙运用对写法,使诗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 培养学生对古诗对写法的灵活运用能力,避免生搬硬套,实现创新表达。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古诗对写法的概念、特点、表现形式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
- 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经典古诗,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对写法的运用,加深理解。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古诗对写法的运用技巧和效果。
- 练习法:安排诗歌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同学们,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中有许多独特的表现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种非常有趣且富有表现力的手法——对写法,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有些古诗在描写一个事物或表达一种情感时,不是直接平铺直叙,而是通过与其他事物的对比、映衬等来突出主题,就像一幅画,通过色彩的对比、线条的衬托,让画面更加生动、富有层次,古诗中的对写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去探寻吧😃。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 对写法的概念对写法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诗人不直接从正面描写对象,而是通过对相关事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所要表达的对象,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来写要写的事物,形成一种对比、衬托的关系🧐。
- 对写法的常见形式
- 对比: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诗人的情感倾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富贵人家酒肉飘香与穷苦百姓冻死路边的鲜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
- 衬托: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或相反关系,以次要事物衬托主要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突出,衬托又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桃花潭水的深来衬托汪伦对李白友情的深厚;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突出山林的幽静🤗。
- 照应:诗歌中前面提到的内容,在后面又有与之呼应的语句,使诗歌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比如一些诗歌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或者在诗中不同位置对同一意象进行反复提及,强化主题。
(三)古诗赏析(20 分钟)
分发打印好的古诗资料,选取几首典型运用对写法的古诗,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 提问学生:这首诗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写法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 教师总结分析:诗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通过描绘西北边陲的壮阔荒凉之景,衬托出戍边战士们所处环境的艰苦,以及他们守卫边疆的坚定决心,这里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和情感,是对写法中的衬托手法😉。
再赏析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让学生自主思考这首诗中对写法的运用,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 教师点评: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感寄托于花和鸟上,以乐景写哀情,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国破山河在”中“国破”与“山河在”形成对比,突出了国家沦陷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通过这两首古诗的赏析,引导学生总结对写法在古诗中的作用:
- 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 深化诗歌的主题,让读者更能深刻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 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具有更深远的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四)小组讨论与交流(15 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
-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其他运用对写法的古诗资料,让小组内成员共同赏析讨论:
- 这首古诗运用了哪种对写法?
- 这种对写法是如何体现的?
- 它对表达诗歌主题和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五)诗歌创作指导(20 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要创作的诗歌主题,比如可以是思乡之情、友情、爱国情怀等。
- 以“思乡之情”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对写法进行诗歌创作:
- 可以对比故乡的美好与他乡的漂泊,如“故乡明月照我心,他乡孤影伴风吟”,通过明月与孤影的对比,突出思乡之情😢。
- 也可以用故乡的熟悉景物衬托他乡的陌生与孤独,故乡柳色年年绿,客舍桃花岁岁愁”,以故乡柳色的不变衬托他乡生活的愁苦😟。
- 还可以在诗歌开头和结尾设置照应,如开头写“独在异乡为异客”,结尾呼应“何时归作故园人”,强化思乡主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选择一种或多种对写法进行诗歌创作,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启发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想象🧐。
(六)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 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后,从对写法的运用、诗歌主题的表达、语言的优美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注意以鼓励为主,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创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诗歌创作水平👏。
(七)课堂总结(5 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对写法,通过对经典古诗的赏析和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大家对这种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诗歌学习和创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对写法,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八)课后作业
-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中对写法的运用,并写成一篇赏析短文,字数不少于 300 字。
- 根据课堂上的创作思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诗歌作品,并工整地抄写下来,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资源
- 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古诗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以及对写法的讲解示例。
- 打印好的古诗资料,供学生课堂赏析和小组讨论使用。
- 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
标签: #古诗对写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