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水调歌头》这首词的含义,掌握词的朗诵技巧,提高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
-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苏轼在词中表达的豁达胸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水调歌头》的词意,体会苏轼的情感。
-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微课视频讲解《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词意、朗诵技巧等。
-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词中蕴含的哲理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
-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3 分钟)
-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中秋节的视频,引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 提问引导: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人们常常会思念远方的亲人,古代的文人墨客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他是如何在词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
(二)讲解(15 分钟)
- 作者简介: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苏轼的创作背景。
- 背景介绍:通过播放视频、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即苏轼在中秋节饮酒赏月,思念弟弟苏辙而作。
- 词意解析:逐句讲解《水调歌头》的词意,让学生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 朗诵技巧:通过示范朗诵、音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水调歌头》的朗诵技巧,如停顿、重音、语调等。
- 哲理探讨:组织学生对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蕴含的哲理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不完美和变化无常,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三)练习(10 分钟)
- 填词练习:设计填词练习,让学生根据《水调歌头》的词牌和格律,填写自己创作的词。
-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给予奖励。
(四)2 分钟)
-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调歌头》的重要性和苏轼的文学地位。
-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水调歌头》,并完成填词练习和朗诵比赛的准备。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微课教学,学生对《水调歌头》这首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词的朗诵技巧,提高了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对词中蕴含的哲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学生可能对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是我为你提供的一篇《水调歌头微课教学设计博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希望能帮到你。
标签: #水调歌头微课教学设计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