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掌握其中的生词。
-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意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农民的劳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 诵读法:让学生跟读、分组读、集体读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猜谜语: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让学生猜谜底。
- 引出古诗:教师揭晓谜底,告诉学生这首诗的名字叫做《画》,并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画,还有什么可以用诗来表达?从而引出古诗《悯农》。
(二)讲解古诗
- 出示图片:教师出示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内容。
- 解释生词:教师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等。
- 翻译诗句:教师逐句翻译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 诵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跟读、分组读、集体读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深入理解
-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如:为什么要珍惜粮食?农民伯伯种地辛苦吗?
- 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粮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来节约粮食?
(四)拓展延伸
- 艺术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农民形象或农田景色。
- 故事分享:请学生分享与农民相关的故事或自己的亲身体验,加深对农民劳动的认识。
-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盘行动”,即在食堂就餐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吃完,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粮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古诗《悯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到农民的辛勤劳动,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珍惜粮食的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标签: #幼儿园古诗悯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