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妈妈的形象特征,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情感。
- 技能目标: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 情感目标:让幼儿表达对妈妈的爱,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准备
- 材料准备:画纸、彩笔、水彩笔、画夹、剪刀、胶水、彩色卡纸等。
-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布置温馨,播放轻柔的音乐。
教学过程
导入
- 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妈妈的温馨视频,引发幼儿对妈妈的回忆和情感。
-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和妈妈在一起都做了些什么呢?
观察与讨论
- 活动:展示几幅不同风格的妈妈画像,引导幼儿观察。
-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妈妈画得像不像?你们妈妈长得像不像这些画里的妈妈?
- 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妈妈的特征,如:妈妈的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等。
绘画指导
- 活动:分发画纸和绘画材料,指导幼儿如何绘画。
- 步骤:
- 画轮廓:先画出妈妈的轮廓,如头部、身体、手脚等。
- 画细节:在轮廓的基础上,添加妈妈的眼睛、鼻子、嘴巴等细节。
- 上色:用彩笔或水彩笔为妈妈上色,可以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 装饰:用剪刀和胶水为妈妈制作装饰品,如帽子、围巾等。
展示与分享
- 活动: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画的是哪位妈妈,为什么喜欢这位妈妈。
- 提问:你们觉得哪个小朋友的妈妈画得最好看?为什么?
总结与延伸
-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画出自己的妈妈,也表达了对妈妈的爱。
- 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妈妈一起完成一幅亲子画作,增进亲子感情。
教学反思
本次《我的妈妈》美术活动,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充分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设计更多富有情感的教育活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