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白居易及其《卖炭翁》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手法,如比兴、对仗等。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教学重点
- :《卖炭翁》描绘了一个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 诗歌表达手法:分析诗歌中的比兴、对仗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 诗歌情感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 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卖炭翁》朗诵音频,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著名的唐诗《卖炭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世界。
诗歌背景介绍
(📚介绍白居易及其《卖炭翁》的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关注民生著称。《卖炭翁》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朝宪宗元和年间,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展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分析
(📚分析诗歌内容)
- 卖炭翁的遭遇:诗歌开篇描绘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 官吏的贪婪:诗歌中官吏的贪婪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 诗人的感慨:诗歌结尾,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感慨。
诗歌表达手法分析
(📚分析诗歌表达手法)
- 比兴:诗歌中“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了比兴手法,将卖炭翁的生活与南山之景相比,突出了其艰辛。
- 对仗:诗歌中“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运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诗歌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
同学们,通过学习《卖炭翁》,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这首诗让我们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弱势群体,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结与拓展
(📚总结诗歌内容,拓展相关知识点)
《卖炭翁》是一首反映封建社会黑暗和不公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了解了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掌握了诗歌的基本表达手法,我们也应该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后作业
- 朗读《卖炭翁》,背诵诗歌。
-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