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理解求小数近似数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
-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 教学难点:理解“四舍五入”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 教学课件
- 小数卡片
-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估算的情况?我们买一件衣服,标签上标价是99.99元,我们可以估算成100元。
- 提问:我们如何估算小数的近似数呢?
(二)新课讲授
- 出示小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后的位数。
- 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需要估算小数的近似数时,应该关注小数点后的哪一位?
- 讲解“四舍五入”的原理:当我们要保留某一位小数时,如果这一位小数后面的数字大于等于5,就向前进位;如果小于5,就舍去。
-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尝试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以下小数的近似数:
- 14159
- 71828
- 61803
-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 保留一位小数:3.14159 ≈ 3.1
- 保留两位小数:2.71828 ≈ 2.72
- 保留三位小数:1.61803 ≈ 1.618
-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点评。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四舍五入”的方法。
-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求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意义?
-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估算以下物品的价格:
- 一本书的价格:45.76元
- 一件衣服的价格:198.99元
- 一辆自行车的价格:299.99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巩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