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编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使用毛线编织小老鼠玩具的步骤。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让学生体验编织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完成编织小老鼠玩具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手工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传承和弘扬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掌握编织小老鼠玩具的基本针法,如平针、绕针等。
- 学会制作小老鼠的身体各个部分,包括头部、身体、四肢和尾巴等。
-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对小老鼠玩具的外形和颜色进行个性化设计。
- 帮助学生在编织过程中保持均匀的针法和适当的松紧度,避免出现漏洞或过紧过松的情况。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工具使用方法和编织小老鼠玩具的步骤,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编织的过程和技巧,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编织小老鼠玩具,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
- 材料:各种颜色的毛线、剪刀、针、填充棉、硬纸板、铅笔。
- 工具:编织针、镊子。
- 教学辅助设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 播放一段展示各种精美手工编织作品的视频,包括各种动物造型的玩具,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同学们,视频里的这些手工制品漂亮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手工玩具?”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编织小老鼠玩具。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编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编织这一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
- 讲解编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线、编织针、剪刀、填充棉等,并向学生展示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 编织针:介绍不同型号编织针的用途,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毛线的粗细选择合适的编织针。
- 毛线:展示各种颜色和质地的毛线,引导学生了解毛线的特性,如羊毛线、腈纶线等的区别,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毛线颜色。
- 剪刀:强调使用剪刀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裁剪毛线时要小心操作。
- 填充棉:向学生介绍填充棉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填充棉均匀地填充到编织好的物体中,使其饱满立体。
(三)步骤演示(15分钟)
-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老鼠的简易形状,标注出各个部分的名称,如头部、身体、四肢、尾巴等,让学生对小老鼠的整体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 开始演示编织小老鼠玩具的具体步骤:
- 制作头部
- 起针:用编织针起6针,然后围成一个圈,拉紧毛线,形成一个圆形。
- 第一圈:每针加一针,共12针。
- 第二圈:隔一针加一针,共18针。
- 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加针,直到头部大小合适,一般加到30 - 40针左右。
- 不加不减织平针,织5 - 8行,形成一个半球形。
- 收针:将毛线穿入针中,依次穿过每个++,拉紧毛线,将头部收口。
- 填充头部:用镊子将填充棉一点点填入头部,使其饱满。
- 制作身体
- 起针:起8针,同样围成一个圈,拉紧毛线。
- 第一圈:每针加一针,共16针。
- 第二圈:隔一针加一针,共24针。
- 继续按照规律加针,加到40 - 50针左右。
- 不加不减织平针,织10 - 15行,形成一个筒状。
- 收针:方法同头部收针,将身体收口。
- 填充身体:把填充棉填充到身体里,使其充实。
- 制作四肢
- 腿部:起4针,织2 - 3行平针,然后对折,用针线缝合,形成一个三角形的腿部形状。
- 手臂:起3针,织2 - 3行平针,然后对折缝合,形成手臂形状。
- 分别制作4条腿和2条手臂。
- 制作尾巴
- 用硬纸板剪出一条长条形状,宽度约为0.5 - 1厘米。
- 将毛线缠绕在硬纸板上,绕几十圈后,用针线将毛线从中间穿过,拉紧,使毛线固定在硬纸板上,然后将硬纸板抽出,形成一条细长的尾巴。
- 修剪尾巴,使其形状自然。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边操作边讲解每一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如针法的运用、如何保持均匀的松紧度、如何避免漏针等,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细节。
(四)小组实践(20分钟)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 5人。
- 给每个小组发放编织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根据教师刚才演示的步骤开始编织小老鼠玩具。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编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对小老鼠的外形和颜色进行个性化设计,如给小老鼠戴上帽子、围巾,或者改变小老鼠的毛色等。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 每个小组完成编织作品后,派代表将作品展示在讲台上。
- 让每个小组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制作的小老鼠玩具的特点和创意,分享在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组织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从作品的外形、针法、创意等方面进行打分,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们的努力和创意,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课堂总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编织小老鼠玩具的步骤、针法、工具使用等,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复习。
- 再次强调编织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使用剪刀时要小心,避免扎伤手指等。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编织的乐趣,尝试制作更多不同的手工编织作品,将这一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教学延伸
- 让学生回家后,用不同的毛线和针法,制作一个与课堂上不同的小老鼠玩具,或者尝试制作其他动物造型的编织玩具,如小兔子、小猫咪等。
- 组织一次班级手工编织作品展览,将学生们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和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手工艺术的热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编织这一传统手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实践中掌握了编织小老鼠玩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制作,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编织过程中针法掌握不够熟练,导致作品出现一些瑕疵,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编织技巧,制作出更加精美的作品。
标签: #编织小老鼠玩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