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抵、氏、庄稼、野兽”等。
- 了解太阳的特点,包括远、大、热,并能通过具体的数字、比较等方法体会这些特点。
- 掌握课文中说明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阐述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阅读文本、小组讨论、圈点批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 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和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 掌握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 教学难点
- 学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多种说明方法进行小练笔,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整体认识。
-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太阳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太阳的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 练习法:通过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说明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太阳的视频,展示太阳升起、照耀大地的壮丽画面,同时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
- 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呀?(引导学生回答出太阳)
- 你们对太阳了解多少呢?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
展示一些与太阳有关的图片,如日出、日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 引出课题: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一篇关于太阳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太阳的,板书课题: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如“摄氏度(shè shì dù)”“差不多(chà bù duō)”等。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如:
- 抵:结合上下文“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让学生体会“抵”在这里表示“到达”的意思。
- 氏:通过组词“姓氏”“摄氏度”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 庄稼: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庄稼,如小麦、玉米、水稻等,从而理解“庄稼”指地里长着的农作物。
- 野兽:展示一些野兽的图片,如老虎、狮子、狼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野兽”的概念。
- 治疗:结合“预防疾病”“解除痛苦”等词语,让学生明白“治疗”就是用药物、手术等方法医治疾病。
- 比较:让学生找出文中比较太阳和地球大小的句子“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通过与地球对比,理解太阳体积之大。
- 杀菌:播放一段关于紫外线杀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杀菌”的原理,从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 预防: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打预防针、勤洗手等预防疾病的行为,理解“预防”就是事先防备,防止疾病等发生。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太阳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 太阳的特点(远、大、热)
- 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天气变化、防治疾病)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太阳的特点
学习太阳“远”的特点。
- 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阳离我们很远?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 分析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具体数字和假设的方法来突出太阳离地球之远的。
- 板书:列数字、举例子
- 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表示距离远的例子,如:从学校到我家有五公里远,如果步行,大约要走一个小时;从北京到上海,坐高铁也要四个多小时呢。
学习太阳“大”的特点。
-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太阳大的句子。
- 学生回答:“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
- 板书:作比较
- 让学生体会作比较的作用,通过将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更直观地突出了太阳的体积巨大。
-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运用作比较来突出事物特点的句子呢?(如:这座楼高五十米,比旁边那座楼高三分之一。)
学习太阳“热”的特点。
- 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太阳热的特点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句子“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 分析句子,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 板书:列数字、举例子
- 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通过具体数字和钢铁遇热熔化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温度之高。
(四)小组讨论,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 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 教师总结并板书:
- 动植物的生长(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 人类的生活(吃的、穿的、用的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
- 天气变化(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 防治疾病(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和食物,我们人类和动物才能生存;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把水加热,方便我们生活;太阳能路灯为夜晚提供照明等。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五)总结说明方法,课堂小练笔
回顾课文,总结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 引导学生回顾: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 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 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读者对事物有更清晰的了解。
- 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举例子:通过具体事例,把抽象的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课堂小练笔。
-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写一段话介绍它的特点。
- 提示:可以选择动物、植物、物品等。
-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说明方法,表达准确、生动。
- 选取几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六)课堂小结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 强调说明方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七)布置作业
- 仿照课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一篇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的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 收集一些关于太阳的科普资料,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太阳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通过课堂小练笔进行了初步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但在小练笔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说明方法运用不够熟练、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生动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标签: #太阳教学设计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