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乞巧人教版教学设计

jiayaozb.com70

教学目标

  1. 学生会认“乞、巧”等 4 个字,会写“乞、巧”等 7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习俗,体会人们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意境。
  •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1. 难点
  • 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民间传说的魅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学生回答后)对啦,是乞巧节,那你们知道乞巧节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吗😃?
  2. 今天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乞巧节的古诗《乞巧》,看看古人在这个节日里都有怎样的活动和情感表达🎈。

(二)初读古诗

  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教师范读,重点指导“乞(qǐ)、霄(xiāo)、屏(píng)”等字的读音。
  3. 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音。

(三)理解诗意

  1. 结合注释,学生自己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3.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共性问题,并重点讲解:
  • “七夕今宵看碧霄”:“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今宵”就是今晚,“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这句诗的意思是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
  • “牵牛织女渡河桥”:讲述了牛郎织女在这一天渡过鹊桥相会的传说。
  • “家家乞巧望秋月”: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乞求一双巧手。
  • “穿尽红丝几万条”:为了能在乞巧时得偿所愿,人们不停地穿红丝线,都不知道穿了几万条了。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教师适时引导和纠正。

(四)体会情感

  1. 引导学生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古代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2.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灵手巧的追求,他们希望通过乞巧,能拥有像织女一样的巧手,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 带着这种情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拓展延伸

  1. 除了《乞巧》,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七夕节的传说或故事呢📖?(学生分享后)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不一样的七夕故事……
  2.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个节日里的愿望,感受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六)书写指导

  1. 出示要写的生字“乞、巧、霄、渡、晓、屏、烛”,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2. 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强调:
  • “乞”字横画不宜太长,竖弯钩要圆润。
  • “巧”字左窄右宽,“工”字横画要平稳。
  • “霄”字上面的“雨”字头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肖”字注意笔画的穿插。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七)课堂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乞巧》,了解了乞巧节的相关知识,同学们,你们对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
  2. 齐背古诗,结束课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乞巧节和古诗《乞巧》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方面,还可以更加深入细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人的美好愿望,在书写指导上,部分学生的书写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标签: #乞巧人教版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