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还潜藏着诸多思政教育元素,如何将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入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课题。
思政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高尚道德品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人才,将思政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提升生物学科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思政教育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内涵,通过挖掘生物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命++等,可以使生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还能引导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生物学问题,理解生物学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升生物学科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响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育改革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生物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开展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设计的实践,是响应教育改革要求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生物课堂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
(一)生物进化与发展历程
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展示了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规律,从原始生命的诞生到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每一个阶段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感受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意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生物进化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而激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面对挑战,积极进取。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
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来。
(三)生物技术与++道德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如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等,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道德问题,在讲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挑战,如基因歧视、克隆人的++争议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生物技术的发展,理性对待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四)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当前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生物课堂可以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平衡等知识,深入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和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维护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政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巧妙导入,激发思政情感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巧妙设计导入环节,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政情感,在讲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时,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新冠疫情的视频,展示科研人员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对病毒细胞结构的研究,引出细胞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导入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又能激发学生对科研人员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情境教学,渗透思政理念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将思政教育融入生物课堂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渗透思政理念,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可以创设一个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恢复该地区的生态平衡,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案例分析,强化思政认知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学科案例进行分析,是强化学生思政认知的重要手段,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可以引入“澳大利亚野兔泛滥成灾”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野兔泛滥的原因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实践活动,深化思政体验
组织学生开展与生物学科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思政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分布以及生长状况,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为美化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展示
以“基因工程”一节为例,以下是一个将思政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基因工程的应用。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 教学难点:理解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和++问题。
(三)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 讲解新课
-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是如何实现基因的定向改造的。
-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如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胰岛素的生产、基因治疗等,让学生感受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福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基因工程可能带来的安全性和++问题,如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因歧视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工程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醒学生要正确看待基因工程带来的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基因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并撰写一篇关于基因工程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基因工程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基因工程的知识,还对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讨论的引导还可以更加深入,对基因工程安全性和++问题的探讨还可以更加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与生物学科教学的融合。
思政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深入挖掘生物学科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采用巧妙的教学设计策略,将思政教育有机地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共进,广大生物教师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思政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途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让思政之花在生物课堂中绚丽绽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 #思政教育生物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