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浅吟低唱品词韵—定风波教学设计

jiayaozb.com10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定风波》。
  • 理解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把握词作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 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词人情感变化,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词作内容,感受苏轼在词中展现的豁达心境。
  • 掌握通过吟诵体会诗词情感与意境的方法。
  1. 教学难点
  • 领悟苏轼在经历人生挫折后仍能保持乐观旷达的精神内涵,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方法

  1. 吟诵法:通过反复吟诵,让学生感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词人情感。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关键语句、意象等,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加深对词作的理解。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苏轼创作背景,更好地把握词作情感基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文人墨客以诗词为剑,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世界,去聆听他在《定风波》中浅吟低唱的人生感悟🎵,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却始终以一种豁达超脱的态度面对生活,这首《定风波》便是他在黄州时期所作,当时他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然而词中却没有丝毫的哀怨与消沉,反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让我们通过吟诵,去探寻苏轼内心深处的那份豁达吧🧐。

(二)知识讲解(7分钟)

  1. 作者及背景介绍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词风格豪放洒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春,苏轼与朋友去沙湖道中遇雨,同行皆狼狈,他却吟啸徐行,故作此词,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表现了苏轼虽处逆境屡遭挫折,仍能泰然处之、潇洒从容、乐观旷达的性格。
  2. 解题“定风波”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作品,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反映了他在逆境中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范读教师富有感情地吟诵《定风波》,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 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和语调,逐句跟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之美。
  2. 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定风波》,读准字音,读通词句,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3. 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其朗读的优点与不足,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四)文意疏通(10分钟)

  1. 学生结合课++释,自主翻译词作,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尝试共同解决。
  3.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学生仍存在的疑惑,并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
  • 重点字词
  • “莫听”:不要去听。
  • “何妨”:不妨。
  • “吟啸”:放声吟咏。
  • “芒鞋”:草鞋。
  • “一蓑”:一件蓑衣。
  • “任平生”:任凭一生。
  • “料峭”:形容微寒。
  • “向来”:方才。
  • 重点句子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轻便,怕什么呢?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此句表现了词人面对风雨从容淡定、旷达超脱的心境。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这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旷达态度。

(五)吟诵品味(15分钟)

  1. 引导学生再次吟诵词作,思考:词中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吟诵后回答:词人在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不畏风雨,展现出一种从容淡定的姿态,远处,春风微寒,山头的斜阳正相迎,词人回首走过的风雨萧瑟之处,心境已然超脱,不再为风雨或天晴而喜忧。
  2. 分析词中的意象
  • “穿林打叶声”:这是风雨之声,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 “竹杖芒鞋”:表现出词人的简朴与洒脱,体现了他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 “一蓑烟雨”:既指眼前的风雨,也象征着人生的风雨磨难,词人以“任平生”表达了对风雨的坦然接受。
  • “斜阳”:在经历风雨后出现,给人以温暖和希望,暗示着人生在困境后总会有转机。

体会词人情感变化

  • 上阕:开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词人面对风雨,从容淡定,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旷达,表达了对人生风雨的无所畏惧。
  • 下阕:“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写出了词人酒醒后仍觉微冷,然而山头斜阳却给人带来温暖,暗示着人生的起伏变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则表达了词人经历风雨后的顿悟,不再为外界的变化而喜忧,达到了一种豁达超脱的境界。

学生带着对情感的理解再次吟诵,要求读出情感的起伏变化,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学生吟诵中的不足之处。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苏轼的这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教师总结:苏轼在面对人生挫折时,能以乐观的心态、旷达的胸怀去应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要学会像苏轼一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不被困境所束缚,以豁达的心境迎接生活的挑战。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的经历和感悟,进一步体会苏轼精神的现实意义。

(七)课堂小结(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吟诵走进了苏轼的《定风波》,这首词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苏轼高超的文学才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苏轼一样,面对风雨,从容前行,以乐观豁达的心态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让我们再次齐声吟诵这首词,铭记这份人生智慧🎶。

全班学生齐声吟诵《定风波》,在朗朗的吟诵声中结束本节课。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定风波》。
  2. 以“我心中的苏轼”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苏轼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标签: #吟诵 定风波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