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匠心独运,情韵交融—出师表教学设计

jiayaozb.com7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翻译《出师表》全文,积累文言词汇,如“卑鄙”“感激”“开张圣听”等。
  • 深入理解诸葛亮在文中所表达的忠诚、恳切之情以及他的政治主张和殷切期望。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受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
  • 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提升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培养其忠诚、担当的优秀品质。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背诵全文。
  •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
  1. 教学难点
  • 体会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复杂情感以及文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体现的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意,体会情感,培养语感。
  2. 讲授法:系统讲解文言知识,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章氛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片段,引发学生对诸葛亮的兴趣和好奇,提问学生:从这个片段中,你们对诸葛亮有怎样的印象?他为什么会如此痛心疾首?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出师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千古名文,探寻诸葛亮的内心世界。

(二)背景介绍(3分钟)

展示三国时期的地图和相关历史资料,简要介绍蜀汉的政治局势以及诸葛亮为兴复汉室所做出的努力,强调诸葛亮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肩负起辅佐后主刘禅的重任,《出师表》正是他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刘禅的奏章,言辞恳切,情感真挚,饱含着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尤其要读出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和耿耿忠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释,初步理解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3. 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的准确性和情感表达。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15分钟)

  1. 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以下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 实词
  • “躬耕于南阳”中的“躬”,亲自。
  • “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今异义词,古义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由是感激”中的“感激”,古义为感动奋发。
  • “遂许先帝以驱驰”中的“驱驰”,古义为奔走效劳。
  • 虚词
  • “以光先帝遗德”中的“以”,用来。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中的“以”,以致。
  • “悉以咨之”中的“以”,把。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用来……的。
  • 特殊句式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知识小竞赛,通过填空、选择、翻译等形式,巩固所学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研读课文,分析内容与情感(15分钟)

分组讨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第一部分(1 - 5段):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即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
  • 第二部分(6 - 7段):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表达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同时激励后主刘禅。
  • 第三部分(8 - 9段):诸葛亮表明自己对出师伐魏的坚定决心,并再次强调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

深入探究:诸葛亮为什么要向后主刘禅提出这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 广开言路是为了让后主刘禅能够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了解民间疾苦,从而使国家政治清明。
  • 严明赏罚是为了整顿朝廷风气,使官员们尽职尽责,赏罚分明,保证国家的法令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 亲贤远佞是为了让后主刘禅亲近贤能之人,疏远小人,防止奸佞之臣蒙蔽圣听,危害国家。
  • 这三条建议层层递进,广开言路是前提,严明赏罚是保障,亲贤远佞是关键,共同构成了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和对国家治理的良苦用心。

体会情感: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忠诚和恳切之情?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话回顾了自己追随先帝的艰难历程,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对后主刘禅的忠诚,愿意为兴复汉室竭尽全力。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体现了诸葛亮为了国家利益,不惜承担一切后果的决心和对后主刘禅的忠诚,若不能完成讨贼兴复的任务,甘愿接受惩罚。
  •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直接抒发了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感激之情和临行前的不舍与担忧,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六)分析写作特色(8分钟)

小组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 言辞恳切,情感真挚:文章处处体现着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忠诚和关切,如“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言辞直白,情感深沉,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对先帝的忠诚。
  •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如何治理国家,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 对比鲜明:文中将“亲贤臣,远小人”与“亲小人,远贤臣”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突出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教师总结:《出师表》不仅是一篇言辞恳切的奏章,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以其真挚的情感、严密的逻辑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七)课堂小结(4分钟)

  1.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出师表》的主要内容、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以及文章的写作特色。
  2. 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鼓励学生学习诸葛亮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布置作业(2分钟)

  1. 背诵并默写《出师表》全文。
  2. 以“读《出师表》有感”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诸葛亮忠诚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出师表》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背诵全文,积累了文言知识,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恳切之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在文言知识的讲解上,还可以更加注重结合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标签: #《出师表》的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