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毕节苗族吹芦笙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掌握芦笙的基本构造和吹奏方法。
- 学生能够熟练吹奏毕节苗族芦笙的一些简单曲目,提高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欣赏、讲解、实践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毕节苗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掌握芦笙的吹奏技巧,如气息控制、指法运用等。
- 学会吹奏毕节苗族芦笙的经典曲目,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 教学难点
- 理解并表现出毕节苗族吹芦笙音乐中的民族特色和情感内涵。
- 培养学生对芦笙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其能够在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毕节苗族吹芦笙的文化知识、演奏技巧等内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芦笙的吹奏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芦笙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练习法: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吹奏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芦笙的演奏技巧,提高演奏水平。
-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毕节苗族吹芦笙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芦笙音乐的独特韵味。
-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芦笙音乐的演奏技巧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毕节苗族传统节日中吹芦笙表演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芦笙音乐的独特魅力和热闹氛围。
- 提问学生:“视频中演奏的是什么乐器?你们对这种乐器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教师介绍毕节苗族吹芦笙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更是苗族人民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毕节苗族吹芦笙的文化背景
- 讲述毕节苗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让学生了解芦笙在苗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民族,芦笙伴随着苗族人民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它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是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 讲解芦笙在苗族祭祀、节日、婚礼等各种场合中的作用,如祭祀时祈求祖先保佑,节日里增添欢乐气氛,婚礼上祝福新人幸福美满等。
介绍芦笙的基本构造
- 展示芦笙实物,向学生介绍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器等部分组成,笙斗一般用木头制成,呈椭圆形;笙管长短不一,排列有序;簧片则是芦笙发音的关键部件,通过气息振动簧片发出声音;共鸣器起到扩大音量和美化音色的作用。
- 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芦笙的各个部件,了解其形状、材质和功能,增强学生对芦笙的感性认识。
(三)吹奏技巧演示(15分钟)
教师示范芦笙的吹奏姿势
- 身体站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住芦笙,手臂自然下垂,保持放松,吹奏时,嘴唇微微包住笙嘴,注意不要漏气。
- 强调正确的吹奏姿势对于保证吹奏效果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认真模仿。
讲解气息控制技巧
- 向学生介绍吹奏芦笙时气息的运用方法,如吸气要深沉、饱满,呼气要均匀、稳定,通过腹部的收缩和扩张来控制气息的强弱和长短。
- 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感受不同气息控制下芦笙发出的不同声音效果,引导学生体会气息控制的重要性。
讲解指法运用技巧
- 介绍芦笙的指法,如单音指法、和音指法等,并示范不同指法的吹奏方法,让学生了解通过手指按孔的不同组合可以吹出不同的音符和旋律。
- 教师弹奏一些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跟随指法进行模仿练习,熟悉指法的运用。
(四)曲目学习(20分钟)
教师选择一首毕节苗族吹芦笙的简单曲目,如《苗岭欢歌》,进行分段教学。
- 先播放该曲目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完整聆听,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 逐段讲解乐曲的特点和演奏技巧,如每一段的节奏变化、音符组合等,并进行示范演奏。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逐段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法和气息运用问题。
-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奏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演奏水平,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音乐欣赏与情感表达(10分钟)
再次播放毕节苗族吹芦笙的经典曲目,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乐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 提问学生:“这首乐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是欢快、喜悦还是其他的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讲解乐曲中所蕴含的苗族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朋友的祝福等。
- 引导学生通过演奏,将自己对乐曲情感的理解融入到音乐中,用芦笙表达出苗族人民的独特情感。
(六)课堂总结与拓展(5分钟)
课堂总结
-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毕节苗族吹芦笙的文化背景、芦笙的基本构造、吹奏技巧以及乐曲的学习和情感表达等。
-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拓展延伸
- 介绍毕节苗族其他与吹芦笙相关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形式,如芦笙舞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苗族文化的兴趣。
-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收集毕节苗族吹芦笙的音乐资料,欣赏更多优秀的芦笙曲目,加深对芦笙音乐的理解和热爱,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芦笙曲目,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资源
- 毕节苗族吹芦笙的音乐视频、音频资料。
- 芦笙实物若干,用于学生观察和实践。
-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毕节苗族吹芦笙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芦笙的基本吹奏技巧,能够吹奏一些简单的曲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气息控制和指法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在教学内容的拓展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毕节苗族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芦笙演奏技巧,感受毕节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标签: #毕节苗族吹芦笙教学设计